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备课

2018-07-03 18:42

李建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必然引起我们对教学做全面反思。但课改不能仅停留在观念的变革上,它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下面我结合实际和大家谈谈怎样因地制宜、依学定教来备好一节课。

一、目前新教师备课的几个误区:

缺乏对教材理解 很多新老师往往依赖于教参,偏信于名师或网上的现有的教案,常常是死记他人教案,忽视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遗忘了学习对象的差异性。这也是很多新教师常常觉得自己“备课”很充分,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的真正原因。

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 新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到了“知识、能力”这个层面上的目标,让学生学的是教师对文章的解释,而不是文章本身;让学生说的是教师想要他们说的话,而不是孩子要说的话;让学生做的是教师设计好的方法,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去年的树》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说:“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从小鸟、大树、伐木人中可选择一种练习说一说”为什么老师非要告诉他可以对谁说,不能让孩子自己想一想他要对谁说吗?老师这种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语言霸权显然违背《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情感体验。

遗忘了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学会迁移,灵活运用。所谓迁移,是一种以联想和想象为基础的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新教师往往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较多,迁移则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思考与对策

全面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以学定教。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路、学路;只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更细腻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只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收放自如,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

另外,在参阅他人的教学设计的同时,要注意思考和分析,可以在联系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后,进行取舍。不能在没有钻研教材之前去查阅别人的设计,这样自己的思路就会被别人牵引,失去自己的主见和创意;更不能直接应用别人的设计。

准确定位,精心设计,体现课堂的“语文味”。语文课要上出学科特色,就要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这一点备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心里有数,把握到位,用心体现。

1、“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重视读的设计,读要有目的,读要有要求,读要有指导,读要有评价,读要有层次。

2、“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训练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品读板块,学生自读自悟与师生交流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披文入情,紧抠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理性的语言才会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

3、“圈点批注,摘抄练笔”的“写味”

我们还要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言语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要增强这个意识,增加圈点批注、摘抄小练笔的环节,给学生言语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要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的环节。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了“好”和“乐”对于“知”的重要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要设计好导入语,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可见导入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之处。我在设计新课导入前,总是先自己反复把课文多读几遍,收集有关资料,设计几种导入,看哪种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动学生的情绪,就选择哪种。觉得无法作决定时,可以与同事交流。

要设计好过渡语。既有内容上的延续,又是教学环节的承接。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去年的树》一课的过渡语设计中,老师不仅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而且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发发做出指导与激励。“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伤心的离别!你读出了小鸟的感受。”“你们的心情也感染了老师,我也为小鸟着急了,我也想读一读。”

要设计好评价语,对学生读书和发言情况要给予积极的反馈,通过夸孩子来调控学生的学习气氛,目前可能是一个难点,但要有这个意识,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有重点的设计。如教师评价:“你读得很流利,能让幸福的感觉更浓些吗?”“读得真好,既读出了小鸟分别的伤心,又读出了他坚定的承诺。”等。给孩子中肯的建议和热情的鼓励,学生才会有兴致,有信心,更广泛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在备课时我们要尽量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想的充分一些,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充满激情,收放自如,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

做好教学反思。上完一节课后用心地想一想:这节课上得好的地方,学生难倒我的地方,上得不畅快的地方,随手记下来,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好习惯。备好一节课,我们还要把握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还要做到手中有案、心中有案。很好的消化吸收教案、同时课堂是动态的,我们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偏信经验,而要脚踏实地地从教材入手,把握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勤学好问、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把孩子们吸引到课堂上来,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语文课!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文章相关阅读
学生相关阅读
要有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