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莹
【摘要】社会治理是由社会管理随着社会需要客观演变而来,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管”到“治”的社会治理思维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提出的。从“管”到“治”的社会治理创新过程存在潜在问题,着眼群众需求,实现由“管”到“治”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型服务各项职责,社会组织充当中坚力量,为政府和群众搭建桥梁。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思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公民个人等行为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进行规范和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一、社会治理是由社会管理随着社会需要客观演变而来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管理通常指的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政府对社会管理也要符合时代要求,社会从“管”到“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检验的,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由“管”到“治”充分证明了党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更加尊重规律,与时俱进,反应了党中央对于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度思考。从“管”到“治”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在制度层面的新变化,新思维,新方法。
由“管”到“治”的社会治理思维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提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导致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出现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前几年群体事件频发,我们不得不对社会问题做出思考和回应。此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生态的污染,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导致犯罪率增加,外国势力的挑动,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面对诸多新现象,新问题,我们党必须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从“管”到“治”的创新思维应运而生,在体制机制上证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组织活力不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始终存在。
二、从“管”到“治”的社会治理创新过程潜在问题
一些政府理念不清,没有彻底实现从“管”到“治”。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存在职权交叉,管理缺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政府 “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情况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造成工作拖延、政府工作透明度不够,审批过程繁琐等。这些情况和问题属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会不断化解。政府在治理手段和方法上不够成熟,有些政府依然脱离不了旧的社会管理模式,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只是带了治理的帽子而继续实施社会管理,如果将社会管理落入形式化,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效果。
缺少必要的权力监督。一个民主社会不能缺少权力制约,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就要形成必要的权利监督机制。社会治理创新要加强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社会的融合度,行政权力的监督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和主要特点。缺少权力监督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监管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监管程序和手段不合理,监督理念不成熟。
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行为,还需要社会组织的配合来完善。社会组织在功能上具有独特优势,目前社会组织的职能并不明确,一些民间组织由于权利有限,不能有效配合政府完成社会治理。社会组织贴近民间,更容易达成群众诉求,打通社会组织和政府的社会治理渠道,群众——社会组织——政府构建民主社会主要关系。社会组织以群众诉求传递到政府,再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协调来解决群众诉求,缓解社会矛盾,但目前的渠道并不畅通,成为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结局的问题之一。
三、着眼群众需求,实现由“管”到“治”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型服务各项职责
《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当前,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服务型府.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职能。首先,政府要转变执政观念,由管理到治理,由强制到服务。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协调、引导、服务群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在公共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侧重机会均等,促进社会公平。以群众的基本需求为社会治理的要求,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社会治理的评估标准。
(二)社会组织充当中坚力量,为政府和群众搭建桥梁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拓宽思路,从各个方面实现社会的良性互动。要鼓励社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理清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群众,群众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政府放权于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职能,发挥独特作用。加速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参与成熟度,以公共服务来解决群众诉求。简化政府职能,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搭建服务平台,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群众以社区为基本权利单位,使社区成为群众的政治家庭。良好的社区服务有助于社会治理功能的全面化。依托社会组织,提高群众认识服务型政府,积极配合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12.10—22.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廖晓明,邱安民.社会管理创新动阻力因素分析与因应之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