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渤
【摘要】 声乐基础课程是音乐艺术类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声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声乐基础课各个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要善于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磨合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沟通,心理上更加信任,要努力创建和谐、进步的学习氛围,不断寻找师生之间最佳的合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声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声乐教学有着特殊性,是一种追求双向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互动尤其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声乐表演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声乐;基础教学;理解;信赖;合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声乐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积极气氛的创造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科学、动听的声音来诠释声乐作品。声乐教师既是演唱者又是讲授者,既要有演绎作品的娴熟技能,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善于赋予严肃的课堂教学以缕缕阳光和温情。声乐教师始终是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心人物,是能与学生在歌唱和情感上互动合作的重要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勤于观察、勤于练习是一个优秀声乐学习者的必备条件。学习声乐不能一味地模仿,学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能以饱满积极的学习精神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认真、主动的求知状态,既严谨又愉快地与老师配合,创造和谐、进步的学习氛围,让短暂的一节课的时光充满热情和活力。有了这些良好因素的铺垫,声乐的“教”与“学”就能存在丰富的情感交流和动态表现,充满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妙歌声,而非单调、枯燥、缺乏活力的示范和模仿。
一、互相信賴是学习的动力
如今从事声乐基础教学的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起步很难。我们的生源很多来自偏远地区,艺术教育的普及很难到达那些贫苦乡村。随着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很多艺术院校也吸纳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孩子,这些孩子大都有着很好的嗓音条件和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喜欢唱歌,对声乐充满了向往。但是,他们在音乐基础知识和读谱能力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因为他们从小几乎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理论和音乐基础素养课,所以在声乐课堂上,音准、节奏和旋律的连贯性上就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当然,这也许只是学习声乐的一项困难,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吐字、归韵等语言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声乐基础教学的教师应当能够正确面对,课堂上要耐心予以指导和更正。对的不吝表扬,给予赞赏和鼓励,错的及时纠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度过最初的学习难关,树立歌唱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作为学生在学习的态度上更应当坚定,思想上要有明确的目标。“信赖是学习的动力”,要相信老师给予的各方面的指导,并积极配合,脚踏实地地学习,针对问题,逐一攻克,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十分重要,当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以一一解决的时候,也是师生之间深厚情谊的开始,这是声乐学习的良好开端和基础。
二、相互理解是克服困难的基础
常有一些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当中有许多是在童声时期就接受过一定的声乐基础的训练,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在演唱表演上相对就要大方、自然。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歌唱曲目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积累,有的曾经参加过音乐擂台赛,是成功问鼎好几关的小擂主;有的甚至还是地方上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校园明星等等。较早的歌唱表演经验也使得这些学生相对更加成熟大胆,往往很多学生把自己以往的经历和成绩看得比较重,当来到专业院校开始全新的接受专业基础训练的时候,他们心里常常会觉得不大习惯,有的甚至觉得别扭,情绪上也会有所抵触。每当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这些学生的心里往往会产生怀疑,不知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的方法不对,百思不得其解,藏在心里闷得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不主动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状况,学生首先应当正确面对,大胆地向老师倾诉,把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告知老师,只要真心地与老师谈论,就会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要相信老师有一定的道理和经验能引导自己走出这一难关。所以,相互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声乐的学习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学生遇到难题是十分常见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关键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主动,善于引导学生建立更加科学的歌唱观念,告知学生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改正存在的错误,应当理解学生这时候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由浅入深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坚决不能正面批评或反对他们现在的歌唱状态。太多的否定和指责只会使学生失去更多的信心,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猜疑,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互相理解、尊重的教学气氛是良好的学习开始,学生应当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教师更应当理解学生的暂时疑惑和求知心理。
三、了解“量”和“质”相辅相承的关系
学习声乐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个歌唱者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教师辛勤耕耘和学生自身的勤勉刻苦的必然结果。要建立一种科学成熟演唱的声音观念,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学习过程,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融合的理解过程。
首先,学生必须配合教师,掌握一套完整熟练的科学发声技巧,这是一个极为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是学习声乐的基础阶段,又是极为重要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声音条件,制定不同程度的发声练习曲,大致由a\o\i\u\e等几个母音组成,构成三度、五度、八度、十度、十三度甚至更多的旋律音程的练习,由易到难,寻找各个支点、呼吸以及共鸣腔体的科学配合,为建立自然统一的声音打下扎实的发声基础。endprint
其次,在了解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基础或初级发展阶段,逐步辅以一定难度的歌曲练习,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急于求成,往往为了一个高音、一个长乐句、一首大作品而反复练习,甚至超负荷的长时间演唱,这是很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常常会伤及声带。高音区的舒展自如,中低音区的饱满结实,是与长期扎实的基础训练和大量演唱的积累分不开的,这是不断进步的结果。只有一定演唱“量”的储备,才会有一定技巧“质”的飞跃,是一个相辅相承的发展提高的过程,其间不但包含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教师科学引导和教学方案的严格制定,同时也包含着学生自身勤奋努力的主观因素。因此,漫长的“教”与“学”的磨合提高过程,同样也是“量”与“质”的发展蜕变过程。
四、走出课堂,创建多样的演出实践机会
创造各种舞台演出实践机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曾有很多习惯于课堂上“一对一”教学演唱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演唱作品游刃有余,对于老师的一个提示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句简单的范唱都心领神会,他们能够在最短的一刹那理解老师的意思和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与老师互动积极,学习氛围严谨而活跃,学习效果特别好,教与学的良好合作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但是,课堂演唱的形式与舞台表演的形式相差甚远,习惯于课堂中教学演唱的学生,一旦有几个旁听者在场就显得十分紧张,常常会有些心不在焉,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碰到习唱会、考试等问题则更加明显,比起在课堂中的表现差之千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显而易见,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是缺乏舞台实践和临场自我心理调节经验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困难,教师与学生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克服。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从一些小的活动参与开始,比如校园节日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活动、联欢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大胆面对观众,学会用眼睛和心灵与观众交流,拉近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自信心。其次,对于每次的表演,教师应多予以肯定,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叮嘱学生加以改进,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在鼓励和肯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再者,教师可以参与演出,用带动学生同台演出的表演方式,带领自己的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更快地适应舞台环境,投入到演唱角色中去。总之,演出实践机会多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就大大增强了,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好。因此,课外的演出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在日常扎实的基础教学合作和艺术实践中,教师要予以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讓学生不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演出中磨练自己,让梦想插上自信的翅膀,翱翔在广阔无垠的美妙音乐天地。
此外,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磨合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要经常互相交流沟通,在心理上更加信任,不断寻找最佳的合作状态。在各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要善于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教学互动,让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同步进行,给学生一片广阔施展自己学习能力的天地。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坚实后盾,不但要善于引导、示范、对比、点评学生的演唱,同时要让学生在平常的课堂训练中学会做好心理准备、声音控制和音乐的连接,建立歌唱的自信。学生要理解严格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学习的开始阶段要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始终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各类学习训练中。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扎实的技巧训练、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坚信“勤学苦练”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践的总结。创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深厚友谊和良好的合作互动,保持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快乐松弛的心情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应当相信,美妙的歌声源自纯净、愉悦、多情的心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