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
每个婴儿都是一台佛性制造机。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父母亦不死,只是渐渐涅槃。不管原本什么个性,养了婴儿之后多少会有点四大皆空。
一是哭。
婴儿的哭声能有效地使人心烦意乱,这是大自然进化之力的神奇馈赠。这种声音冲破迷雾、振聋发聩,能使昏迷在床的父母一跃而起,给婴儿带来所需的安抚与喂养。夜里,这种哭声能使父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很难提起精神做些会给婴儿带来弟弟妹妹的事情,于是Ta成功排除了潜在竞争对手,资源占有率上升,目标达成!
以上都是“事出有因的哭泣”。当然还有毫无理由的哭泣,当小家伙不饿、不困、没拉、已经被抱在怀里时,你穷尽一切办法,这团肉娃娃依然哇哇大哭,这时也只能深深吸气呼气、吸气呼气……一切哭闹声,如梦幻泡影。
二是玩。
婴儿是很有创造性和求知欲的。这意味着当你给Ta一个玩具,Ta大概率不会按照你设想的方式去玩。
带着链子的安抚奶嘴,Ta呼呼有声地甩成一个流星锤,周边生物只好闻风走避。盒装纸巾,耐心地一张张抽出来撕成两半,同时露出晴雯撕扇式的微笑。用来拍的皮球,Ta啃。用來抱的洋娃娃,Ta啃。用来拉的木头小车,Ta还在啃。至于真的应该用来啃的牙胶,Ta用来做掉落实验,我疑心Ta已经发现两个不同大小的牙胶从同一高度松手会同时落地——伽利略在这一刻灵魂附体,这是比萨斜塔实验的伟大复兴。
但婴儿这么搞并不是在跟你作对,他们只是在尽可能地通过实验来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皮球是胶味的;娃娃是绒味的;小车是森林味的;东西离开手,是会往下掉的。婴儿是天生的因果律发现者。在婴儿自己发现规则之前,他们的心中并无规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三是闹。
婴儿睡着时特别可爱,因为清醒时他们几乎都在闹。想吃大人的食物被拒绝,求不得,闹。大人要暂时离开身边,爱别离,闹。身边出现了奇怪的人或物,怨憎会,闹。
最后一点尤其可怕,因为婴儿自带一个随时扫描身边的雷达。大人的感知是有指向的,婴儿的感知是全然敞开的。大人的注意力像聚光灯,打在自己专注的点上,浑然忘却了其他。而婴儿的注意力像一个滚圆的纸灯笼,每时每刻射出无死角的光芒,照亮周遭的整个世界。
也难怪,毕竟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一个旅人到了异国他乡,也会有这种“浸入式体验”。街道的曲折,行人的足音,开满蓝紫色小花的公园,奉上鲜腴料理的本地小店……旅行短短几天里吸收的信息,比在家里过上一年留下的记忆更多更鲜明。而你所习以为常的一切,正是婴儿惊叹不已的来源。
我终于明白,和婴儿在一起时,需要放弃计划,抛开期待,只关注此时此刻,陪他们经历当下这场“奇妙旅行”。把心放空,再放空,任“今天吃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点”“昨天便便了今天怎么还没便”“这个月身高体重会不会输给隔壁小王”这些念头缘生缘灭。大人的焦虑是海浪,婴儿的情绪也是海浪。海浪一波波来,又一波波退去。今天我们不去追逐海浪,只彼此相对,坐在想象中的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