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张开刀手术,放射科动员抓紧放疗,内科推荐先做几个疗程的化疗,中医又说应该吃一点中药……说到治疗癌症,很多人的印象比较简单,仿佛就是拿出这几个治疗方案,然后做一个选择。其实不然,治疗癌症是一件非常复杂和精密的事情。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刘文华院长在临诊之余还要带教学生
以放疗为例,在开始治疗之前,有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一步是了解临床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确定肿瘤类型和范围。第二步是决定治疗目的,或根治或姑息,或单独或联合。第三步是选择放射源。第四步是确定放射方式,或体外或腔内或组织间。第五步是设计治疗计划,用TPS设计。第六步是在模拟机下校对设计方案,执行放射治疗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还要根据原计划进行校对,甚至是更改治疗方案。如果涉及到几种方法联合治疗,这个过程还要复杂。
那么问题来了,治疗癌症的过程不可谓不严谨,治疗癌症的方案不可谓不精密,为什么最终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呢?两个原因。
一是不知道怎么选。绝大多数的患者,不知道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最终往往是做了两三种或者三四种治疗。这里面既有医生的建议,也有患者和家属的主张,有选择,更有无奈,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哪种方法好。所以很多选择其实并不理想,甚至很差,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是方案本身的问题。现在占据主导的几种治疗方法,且不说技术上都存在一定弊端,其治疗癌症的思维其实是一样的——以攻伐为主,以杀死癌细胞为主。但是,杀死癌细胞这件事,第一是做不到的,第二也是不能去做的。既然出发点就错了,怎么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必然是由于既有的治疗方案存在不足,甚至是风险。当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不足,就不能再无动于衷。
新的癌症治疗方案,不再盲目追求消灭癌细胞,不再盲目追求五年生存率,而是将无痛苦延长生命作为最高目标。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原则和方法,概括起来如下。
第一,积极面对癌症。
癌症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慢病,没必要过分恐惧。只不过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慢病一样,癌症治疗起来很不容易,尤其不会一蹴而就。每一位癌症患者都应该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做好长期康复的准备。每一位癌症患者都应该明白,癌症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还有长时间的呵护。
第二,参与病情分析。
以往,癌症患者可能只注重治疗阶段的参与。可是仔细想想,检查是确定病情的过程,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如果这一环节做不好,后面的一切都可能是无用功。那么,以前的检查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只不过缺少了患者的主观评价。千万别小看这一点,或是认为主观的东西没有参考价值。恰恰相反,癌症虽然是慢病,但在特定阶段的病情变化非常迅速,患者自身感受往往更接近病情实质。
第三,抛弃认知偏见。
盲信西医,盲信中医,都是偏见。偏见的危害在于,它不仅让人们平白失去一些机会,还容易让人们走入歧途。那些花大钱找“秘方”、找“神医”的患者,哪个不是认知上出现了偏见,只认一个理,只走一条道?所以在面对一个治疗方案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去否定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即便这些方法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相对于一种方法的利弊,我们更应该关注一整套方法的利弊。
第四,坚持无毒治疗。
癌症本身就是毒,如果继续施加有毒性的、损害性的、破坏性的治疗手段,身体哪里还能承受的住?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做了手术又做化疗,一个疗程接着一个疗程,病情快速恶化,最终无力回天。所以癌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把“无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个治疗方案,不论它的预期有多好,都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它的“毒”。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最好的那个结果我们可能抓的住,也可能抓不住,但是最差的那个结果,一定会要了我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