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合影
开幕式现场
“想法很好”、“这件作品有意思”、“到底什么材质的”、“作品在哪”...这是观众在观看云集艺术季特别项目“嬗变”当代艺术邀请展时,会经常脱口而出的问题。4月20日下午,展览在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云艺术空间)启幕,为了持续探讨社区公共艺术,展览策展人庞海龙、于蒙群首次尝试联动商铺空间,艺术家能直接介入空间,也有效的拉动了受众群体与艺术的距离。
从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云艺术空间)将整个商场公共空间作为展示环境,为既有的展览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可能。而这种新形式的展示空间和平台也为艺术提供新的要求和思考。
展厅现场
从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入口处展望的《石隐2》,到左边商铺中钱亮的玉材质《心灵皂》,还是摆放在办公区域戴耘的《请坐我》,还有公共休息区域史金淞的《客厅里的花园》。当策展人庞海龙进行导览时,如果不是有意指向性的介绍,你并不能发觉与商品已融为一体的作品。
↓先来一波“大家来找艺术品”
钱亮《心灵皂》
庞海龙作品
卢征远《慢性NO.02》
戴耘《请坐我》
戴耘作品
娄金《偶》
变化和多元本就是当代艺术的表真,而展览再以“嬗变”为主题,是因为今天的艺术比以往更接近生活,随之变化的是“与60年代相比,整体当代艺术创作越来越日常化、个人化和微观化,某种层度上也是社会对艺术提出的新要求”,批评家王端廷表示。因此本次策展人庞海龙、于蒙群也希望,艺术家们多维的视角来 ‘嬗变’他们眼中普通的物象,让艺术创作越多地介入生活的“日常性”。
参展艺术家年龄段从60年代到90年代,但却没有代沟的实现了表达方式上的同步,“这也说明从某种层度中国当代艺术的特征和功能的变化”,王端廷通过展览而提出了思考。
主题论坛现场
这样让日常物和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凭借视觉已无法分辨,也成为一个问题。如果说博物馆机构与艺术品是互补关系,“那商业机构便是提供一个平台,以艺术事件来支撑艺术品,并在这平台上凭借艺术理论的氛围,凸显日常物和艺术品之间的界限”,评论家高远提出本次展览存在的意义。
在开幕论坛上,评论家孙振华也提到了当代艺术正面临的4个现象:学技术对当代艺术的介入;当代艺术介入乡;艺术家对形态、材料上的实验和当代艺术的都市化、生活化。他认为,这是当代艺术拓展更多可能性的方向,“面向当下生存经验的感受,当代艺术是最有创新活力的。”
展厅现场
让当代作品融入公共空间的,所带来的最本质的变化,也许如沙鑫所说:“即便是当代的空间里,其实作品内在已渐渐退回到古典美学观念和审美观念。”
所以,本次作品不仅仅是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讨,同时也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觉察的双重性进行的揭示,也是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转译,来唤醒“究竟艺术何为?”
展厅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