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
今年以来,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年初的索契冬奥会虽然因为同性恋问题遭到了西方领导人的抵制,但整体进程圆满,对一直励精图治、谋求恢复大国地位的普京来说,这次运动会是其历史功业的最好证明之一。
3月之后,因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兰东部反政府武装等举动,西方对俄罗斯持续加压,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显著恶化。就在克里米亚事件似乎告一段落、普京借金砖五国峰会开展外交战以突破孤立之时,马来西亚航空MH17航班在俄乌边境遭击落,298人遇难。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让加诸俄罗斯身上的国际压力骤然增大。处理不好的话,俄罗斯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目前,MH17事件的真相远未查明。《金融时报》刚刚在网站公开一张有弹洞的马航客机残骸照片,称首次有确凿证据显示客机是被地对空导弹击落。但即便如此,事件真相还远未浮出水面。而参照以往的国际空难调查惯例,类似的调查费时费力,没有一年半载难以完成;而且因为牵涉到大国博弈,最后的真相往往都是有限真相。像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客机事件和1988年美国击落伊朗客机事件,其中的很多细节至今依然扑朔迷离。而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俄罗斯政府、乌克兰政府和乌克兰东部反政府武装是MH17空难的重点怀疑对象。
此前因为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局势问题,俄罗斯政府正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很难相信它会在这种情况下头脑发昏,做出击落民航客机这样人神共愤的事。
事实上,西方目前的主要怀疑对象也不是俄罗斯本身,而是乌克兰东部的反政府武装。
美国国务卿克里之前接受CNN专访时称,现有证据相当明确显示击落客机的导弹来自俄国、落入亲俄武装分子手上的导弹系统。
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乌克兰东部反政府武装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资助和怂恿,因此即便俄罗斯排除了嫌疑,只要对乌克兰东部反政府武装的怀疑一日没有消除,俄罗斯面临的压力就一日不会减轻。在漫长的空难处理过程中,尊重遗体、保护现场、为调查提供便利……一桩桩一件件,处理不当的话,西方都会迁怒于普京,加重对俄罗斯的压力。
由于有193名荷兰人在MH17上,荷兰举国悲痛。荷兰首相吕特上周六已经发出了最后通牒:俄罗斯总统普京有最后一个机会来证明,他是真心想要帮助搜救人员取回罹难者遗体的。两天后又警告俄罗斯,若通往空难现场情况没有改善,会考虑“一切政治、经济及金融措施”。
7月20日,德法英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确保调查人员能全面调查,否则22日的欧盟外长会议将推新一轮制裁措施,其中英国最为积极推动严厉制裁,认为欧盟国家应该停止向俄出售武器。
普京显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日前分别与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领导人通电话,表示俄方愿为马航MH17客机空难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并强调在调查结束前应避免发表政治化声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