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最近一段时间,古诗词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去留成为热点话题。事实上,这个教育的问题,其实也关乎着中国文化振兴、价值观回归和强国梦的实现。
在我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三十年前搬家的时候,我的数百篇模仿古诗词格律的作品遗失了。这些作品源自我儿时对古诗词的热爱,由于读了大量古诗词,耳濡目染,自己也渐渐会模仿着唐诗宋词的格律去作诗词,少年时代的那些诗词尽管显得生涩幼稚但却十分珍贵,因为它奠定了此后漫长人生道路的基调。
古诗词中那种文化积淀,那些文化情怀,对一个人日后人生道路往往有着深远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一个人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生活,能够坦然地面对各种挑战,是与他或她的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
中外的很多事实都证明,有文化的人往往也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这种文化并不与学历成正比,但一定与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成正比。所以说这些年中国教育走的一个弯路就是:由于过分重视英语,挤占了大量的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不仅对青少年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乃至情商都有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与一些人缺乏文化修养、缺乏稳定和健全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于过分重视英语,挤占了大量的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时间和精力。
古人云:“知书达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内涵,也就是说真正知书达理的人往往做事会比较理性,也比较能够坚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多半也会比较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相处就会比较轻松,至少不会尴尬和不痛快。换言之,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令人难堪和令人不齿的事情,其实就是很多人已经做不到知书达理了,不读书了,尤其是不尊重传统文化的东西了,对于国学,对于古诗词和散文,对于那些特别有助于形成良好价值观的经典著作更是知之甚少。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太多人束之高阁了,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懒得翻一下,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特别大的隐患,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的、不尊重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有健康的、长久的发展和成长。
其实古诗词里蕴含的不仅是文化、是情怀、是价值观,还有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情商教育。你会注意到,一个人情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与他远离传统文化有关,因为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都在以各种方式传递着正能量,引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鼓励人们直面困难和挑战,使人们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地面对生活。
古诗词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艺术化的人格教育。《文化战争》的作者戴有山先生曾经提到一个现象:在日本,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们都在背《论语》,而日本学者更是坦率地指出,中国人把孔子丢了。这个对比真的让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几千年的中国人感到尴尬,放着这么好的经典不学,却在东张西望中迷失自己。
之所以说古诗词以及经典著作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人更容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也更容易脚踏实地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更能把握住时代机遇,坦然应对各种挑战。
更进一步地说,恰恰是在我们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崛起的愿景。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处处可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民生的关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愿景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梦想是相通的,但也有些梦想是独特的,而中国梦有别于其他国家梦想之处,是我们的中国梦里有古诗词所表现的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