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记得多年之前那危在他空旷的工作室中唱起了《重归苏莲托》,那是那危异于常人的禀赋——唱歌。那危学过几年的专业唱歌,谈话间他开口就唱了,很大声,是标准浑厚的男中音,特别敞亮和广阔,他说是唱歌治愈了他的抑郁症,他现在根本不惧怕在人群中大声歌唱。
在那片蓝白相间的有些病态的绘画作品前,纤瘦的那危声情并茂:“看这海洋多么美丽,多么激动人的心情,看这大自然的风景,多么使人陶醉,看这山坡旁的果园,长满黄金般的蜜柑,到处散发着芳香,到处充满温暖……请别抛弃我,别使我再受痛苦,重归苏莲托,你回来吧!”那歌曲和演唱者都太让人惊讶,袅袅余音,绕梁三日,跟画画无关。
2018年的这个冬天,那危又给人带来一些温差,一些毛衣——那是一系列貌似已经编织好的旧毛衣,被镶嵌在不同颜色的画布上,有的是完整的,有的是被撕裂的。温差系列的诞生来源于艺术家的私人体验。“我曾经的爱人留下了几件毛衣,有些完整、有些被我撕开,看着这些毛衣,作品就来了。”
那危在创作时更多的联想到“爱情”。毛衣,看上去温暖、柔软、细腻,是冬季的御寒物,带着主人的体温。其实在真实的体会中,这些“爱情”状态是很难保持的。作品触碰上去是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捕捉到爱情从缘起到逝去再到追忆的不同瞬间,把这些情感变成作品,《温差》就不再是个人的,而是唤起观者情感体验的艺术。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那危
Q:你的个展《合和》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A:《合和》是我发现的一种创作方向,提出了“合”以至“和”的概念,融合以达成和谐之美。作品运用与揉和了多种东西方技法和媒介,以切割、视觉重组为画面的构成方式,抛弃单一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流派的限定,画面形成自然透视、意象空间、平面感官之间的交错体验,以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为特征。语言与表现方式的多元,形成了复杂而有节奏和各种维度并存的画面。
Q:“ 艺术家一直面对的挑战就是:寻找新的议题和主题,用单一的声音,为全世界每个独特观点发声。”其中的寻觅以及探索是怎样的过程?你目前在关注什么?
A:这是一个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合,有聚集、叠加的意思。和,有协调、均衡、相应、和谐之意。“合和”是我作品中一贯的创作方法和思路。第一个“合”字,更像是方法;第二个“和”字,更像是结果与目的。“合以至和,和而不同。”是我对展出每一件作品的审核标准。这几年的绘画我追求的是,既要有东方传统绘画的基因,但不同于水墨体系;又要有西画的映射、艺术全球化的视角,而不拘泥于西方主流绘画价值判断体系,也就是要做出新的绘画样式。我想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对新的绘画的实践,而《江山》系列中绚烂的意向,磅礴的气度则可能会让人真正感受到“合和”主义带来的魅力。
Q:“ 温差”系列你开始用绘画织毛衣啦!
A:《江山》系列与2014年的《被挤压者》系列共性是都是中国文化基因中的某些映射,而《被挤压者》与《温差》系列是递进关系,是系列性的绘画语言储备,它们现在与《江山》系列像是语言迥异,但是在我的持续创作中,最终他们会在合和的系统里相互结合。
“温差”运用极简主义,在单色的平涂背景上呈现单一的物象。我有意消除笔触感与颜料本身的物质性,让观者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心的主体形象。繁琐而多层次油彩颜料的堆栈,形成浮雕般的毛衣褶皱形象,油彩色丝密集排列的复杂机理与极简主义的初衷,形成了美学概念的矛盾。这些几可乱真的?“毛衣”?质地真实而柔软,色彩和谐而舒适,为的是唤起人们对过去?“温暖”?和?“冷酷”?的记忆。
Q:你可知道当下的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每一代是否跟下一代都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这个“鸿沟”的存在,我看是一件好事。在艺术创作中,与上一代人相比,我是年轻人。时间、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这些鸿沟的存在。这证明我们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太快了,好比站在河水里的同一个地方,昨天和今天感受到的温度、水流都不一样,自然对环境的理解不一样。我想比我年轻的新生代也应该一样吧。
Q:艺术是否很容易地跨过那条鸿沟,你是怎么做的?就好像唱歌也是艺术?
A:广义上讲的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可以说艺术是一种求新、求异的探索,所以只要有人去追求,它的边界一定会被打破,也就是所谓没有界限。而狭义上讲的艺术是由一个或者一组艺术家创造的,一个或一代艺术家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探索艺术的新边界,由于时代与个性的限定,此时的艺术也一定是有边界的。所以用时间来打磨自己的理想与行动,才能无远弗界。
Q:你说“创造一个东西方的视觉体验,并在兩种不同的语言之间产生影响”,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
A:《合和》展出的主要作品《江山》系列,混合运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作品将传统绢本托裱于帆布之上,在绢本上用水墨写竹、荷花,而描述却有别于文人画中物象的形态,大写意的笔法和扭曲的造型更表现出一份倔强倨傲。画面整体被断续的蓝白条纹阻隔切分,巧妙地编织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与描绘的怪石和勾勒疾速有力的洪流,相互对立的同时却相互调合,产生出叠合后的丰富层次。不同的视觉文化元素在对比中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平衡,在纷繁中显得协调有序,更像是一种对阴阳统一重新阐释的美学概念。多元的语言系统也暗示了中国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层次并存,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既冲突又融合的复杂景观。
Q:又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不同的材质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这跟你所处的多元的环境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
A:既可以选择喝星巴克,又可以选择品茶。既可以选择双层肉饼的汉堡,又可以选择驴肉火烧的社会就是今天的中国,这与三十年前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你生活在这里,它改变着你的一切。?
Q:有谁或者什么东西能够给你带来灵感?
A:最可以带来灵感的是心灵里的温暖。
Q: 你怎么看当下的艺术?在新的社交模式以及媒体模式的冲击下,当下的艺术发生了哪些变化?
A:?现在的艺术不缺“点子”,缺的是“系统”,这个系统是易于理解和可以形成共识的。艺术的传播力量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化,网络把一切资讯快速的生成与传播,之后快速消亡。
Q:你的艺术的未来感是怎样实现的?
A:?我还是不去过多的思考“未来感”这方面的问题。注重当下的生活体验,与独特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