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潮闻

文化再建构模式下的女性活佛转世

2018-07-09 11:06

德吉央宗

摘要:本文以宗教与女性的关系为基础,立足于藏传佛教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制度乏女性活佛传承这一结构特征,并以拉萨市曲水县雄色寺女活佛转世之男性传承这一罕见的文化类型作为切入点,以田野调查为本文论据基础,试图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佛教文化的性别解构与社会性别建构脱节而引发的传统文化再建构,即女性活佛转世乏男性传承这一文化现象。

关键词:女活佛转世;男性传承;文化建构

僧尼集团是宗教理念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宗教文化中的_股柔美而坚韧的力量,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纤细、慈爱传达着宗教经典的文化精髓,并将其熔铸于僧尼群体的宗教生活,形成了特有的僧尼情感的理性依托。特别是在藏族社会,由于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一切社会事物显得复杂、多样、矛盾却又因为文化信仰的宽容、慈爱、无我等观念,使这一切相对之物,显得如此和谐。其中就以藏族社会的女性地位,特别是僧尼的宗教和世俗观点,具有着绝对的两重性和复杂性。近年来,随着宗教纵深化发展,不断有学者研究宗教群体尼僧的社会与信仰抱负并将其与男僧群体进行比较,以探讨藏传佛教两性地位及世俗价值认同,本文就以该课题研究方向作为主线,拟通过尼僧的历史渊源解析,雄色寺女性活佛传承田野调查、男性传承人个案采访等方式,试图通过人类学解读分析拉萨市曲水县雄色寺女活佛转世之男性传承这一文化现象,力图阐述僧尼群体对宗教两性的价值认同,最后以此个案尝试性地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再建构做出文化解释。

一、女性活佛转世之历史渊源

佛教大约于公元3-4世纪吐蕃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传入吐蕃,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佛教在吐蕃正式传播,并开始建立大昭寺、小昭寺以及传说中的108座佛殿。赞普赤德祖赞时期,遣使从印度、汉地取佛经,建立寺院,收容西域僧人等,以扶持佛教,但仍没有产生出家僧尼。直至忪元8世纪中后期,吐蕃赤松德赞为弘扬佛教,抑制苯教,在吐蕃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有力的兴佛措施,并迎清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创建桑耶寺,初次试度藏地第一批僧伽“七觉士”,同时又从印度、汉地邀请无垢友、嘎玛拉释拉、摩坷衍那等翻译佛教显密经典,鼓励吐蕃贵族妇女剃度出家,而其几位后妃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其中后妃卓萨绛曲杰、蔡帮梅朵仲、波琼杰姆尊三位后妃各建立一座佛殿,史称“后妃三园”。其中卡钦萨措杰后来作为莲花生大师的弟子,成为第一位吐蕃出家女性,开启了吐蕃密宗法门。而王妃卓萨绛曲杰为首的30名贵族妇女从汉地禅师摩坷衍那处削发为尼,而这一批上层女性出家者构成了吐蕃社会的特殊群体一尼僧。由于赤松德赞推行的僧尼优厚待遇,使尼僧在吐蕃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著名的瑜伽母和女活佛,业印母,住持尼僧,苦行尼僧,云游尼僧,女伏藏大师,住家尼僧等,特别是后弘期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形成系统的经典、固定的道场之后,僧众群体也逐渐衍生各个分支,其中宁玛派的尼僧群体便是所有派系的僧尼中使数量最为雄厚且历史最为悠久,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大量具有殊胜妙相、仁慈智慧的著名尼僧。如;殊胜瑜伽母益西措杰;其为智慧空行母,妙音天女等的转世,在雪域变身为家族名为卡请,家乡名为扎【今山南札囊地区】的王系统女儿,出生时祥瑞不断,长大后为赤松德赞的妃子,后成为莲花生大师之明妃,并随其各处传教。她不仅是各宗派空行母的起源也是密宗母系的鼻祖,同时也是带领吐蕃女性在雪域之地匕开创尼僧群体的先祖,更是多半女活佛空行母等高级尼僧的开源和讲述转世的源头。因此对于研究藏传佛教之性别解构这—论题,该人物是绝对不可避而不谈的。至尊空行母门措上师;该上师于藏历十六火马(1966)年出生,并被法王晋美彭措上师赐予“才旺才勾杰巴”的长寿佛灌顶予以加持并赐名一门措。今喇荣五明佛学院的至尊上师。益西错杰,门吉华珠三处空行总化身。业印母秋木门莫:西藏哎(地名)地方知识之圣地降生,13岁时在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内打盹时因机缘得到空行母的灌顶,教授所有密法,因传承的秘法独特,不能传外及为秘密,变成具足的业印母,并得到很多掘藏,后在共长所出(地名)秋季的藏历十号扎拉山的顶点进行宗教仪轨便虹化。宁玛派女伏藏大师贡嘎本伏藏师;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化身,出身于文地方扎西董喀,在六岁时定萨梯寺宁吗扎巴兼彩门下剃度,法号为贡嘎本。后各处学习显密宗,新密旧密拜于各出名门,进行灌顶学经,得到证悟。综上所述女活佛、业印母、掘藏大师等人物的出现使宁玛派的教法具有了独特的宗教传承,而其昕衍生出的尼僧活佛转世系统也是宁玛派尼僧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表:

殊胜瑜伽母益西措杰(她是各宗派空行母的起源也是密宗母系的鼻祖,开创了尼僧群体的先列也是多半女活佛空行母等高级尼僧的开源和讲述转世的源头。女活佛多杰帕姆转世系统多杰帕姆杰增却吉仲美,系吐蕃王朝赞普或藏王朗达玛后裔吉德尼玛贡之后代。出家后取法名贡确嘉姆。34岁时,开始收纳门徒,并建立尼僧组织,由于该女性活佛的慈悲智慧深受信徒的敬仰,认为是益希措杰的转世。共传四世。

贡日卡卓玛该传承为格鲁派活佛传承体系,洛桑曲仲为一世贡日卡卓玛,其驻锡地为白石崖寺,该传承现传至六世。

玛吉拉准她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代表性女密宗大师,开创了藏传佛教觉域派,是惟一从藏地传入印度、尼泊尔的藏传佛教宗派,该女活佛为殊胜瑜伽母益西措杰的转世。

雄色吉尊仁波切该女活佛先后于青浦、桑日、香波雪山、岗底斯雪山等著名圣地修持宁玛派、觉域派等各种密法,后在雄色寺隐居传法数年之久,获得大成就。

业印母秋木门莫《卡桌宁体秘密掘藏史》中说道猴年降生一位业印母,名中带有秋木字,空行母灌顶,命中传教有劫数,身体将以虹化观。

女伏藏大师贡嘎本她是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化身,得到多杰帕姆佛母的指引,《母系宁体的顿晤的钥匙》找到伏藏。在卫藏地区,传遍其佛法,尤其是伏藏预言中,中滚同措日吧道师受教于贡嘎本引向深远。但是此传承现以变得非常稀少,今此书作者在亚龙下扎得到古卷两本得到其真传,继承传承。

上述传承现象相比较于男性僧人活佛转世传承,具有着独特的传承特点和文化现象,特别是女性活佛转世出现男性传承,这一现象不仅从侧面向我们阐述了尼僧群体的宗教信仰和谐两性观和传统文化的再建构,同是也向阐释了活佛转世制度的社会认可。而这种独一无二的传承体系(女性活佛转世出现男性传承)现今在宁玛派雄色寺则依旧可以探查,因此本文以该寺院的女性活佛转世作为课题切入点,尝试探析藏传佛教尼僧群体的和谐两性观点及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凸显传统文化的再建构模式。

二、雄色寺女活佛转世之男性传承

雄色寺是宁玛派著名的尼僧寺院,该寺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宁玛吉拉准派的大量宗教仪轨、经典传承、活佛转世等重要文化传脉,特别是在其女性活佛转世系统方面,不仅传承有古老的仪轨传统,同是又以尼僧特有的宗教认识及信仰体系、两性观念,发展处独具特色的男性传承,并以此独特的传承文化现象,将藏传佛教尼僧特有的文化结构、宗教信仰、思想体系同佛法修行、经典吟诵、文化传承相融合,铸就出藏传佛教文化中独特的两性和谐观。而要系统阐析该传承文化,必须对其寺院历史背景、传承经典、组织结构等进行脉络的梳理,因此下文就结合笔者进行的雄色寺田野调查及相关口述历史进行分析梳理,以此通过人类学、历史学等角度阐析该独特的文化现象,并以学术的视角对此梳理总结。

雄色寺的第一任住持为吉贡巴.催陈僧格,于藏历第三饶迥金牛年即公元1181年修建了雄色寺,创立了雄色噶举派。“雄”藏语为柏树,“色”藏语为中间或缝隙之意,因为该寺修建在茂密的柏树林里,故得此名。吉贡巴主持寺院长达二十年,最终于藏历阳木鼠年圆寂。此后雄色寺的主持依次有噶举派的白甲卡尔瓦、桑杰温、扎崩补尔瓦、雄色日瓦、拨热瓦、坚参白等担任。之后,大密佛法祖师龙钦绕降巴大师主持雄色寺并建立了修行大旗。从此岗日推噶尔和雄色寺成为弘传大密前译宁玛派教法的圣地。19世纪中叶,大成就者玛吉拉珍的转世吉尊、仁增曲尼桑姆在雄色寺担任主持,并做了大量利益佛法和众生的伟大事业,培养了大量多卫康三地区及尼泊尔、不丹等地的不同教派弟子。而雄色寺的常驻尼僧也由三百多人增加到了一千多人,并形成了严密的传授制度。随着吉尊仁波切的到来,该寺成为尼姑寺,为后来成为西藏境内最大的一座尼姑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吉尊仁波切以慈惠之心完成圆满,往生他界。据《雄色寺简介》记载:“雄色、吉尊仁波切在她给亲随弟子们显现无常至理前,曾亲口明示她将转世为男性之身。”正如吉尊仁波切所预言,其转世灵童于1953年以男童之身出生于锡金望族后裔之多扎家族。为雄色寺历史曾天了一抹神奇的色彩,它不仅是雄色寺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也是藏传佛教史上的一个传奇。因为转世活佛性别转移的实例在西藏也是极其罕见的,也许这正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制趋于完善的标志。如今的雄色寺尼僧总数为136人,其中男僧3位,尼姑133位,籍贯多半以山南地区为主。同是包括拉萨墨竹工卡县、曲水县等地的尼僧,其年龄大多都是在四十岁以上,个别为二十六岁左右,受现代教育的尼僧占百分之七十,其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水平不等,另外还有两名是受过中专教育。雄色寺的组织机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每一个尼姑庵与其他寺院之间,除了活佛派系有隶属关系以外,每一个尼姑寺院就是一个独立的僧团组织或宗教实体,在组织结构上实行寺院制。

雄色寺系统分为主寺-雄色寺与属寺-珠托拉康(位于拉萨帕拉鲁普)及属寺岗日推噶尔(位于雄色寺山顶)该寺尼僧体系分为活佛、住持、堪布、格贵、翁则、一般尼僧。其具体职能如下表;

活佛珠固仁波切龚桑晋斋曲英嘉措(第二世吉尊仁波切)负责寺院统筹及重大教活动主持

扬思仁波切负责灌顶、赐福等具体宗教事务

住持古秀次旦啦主要负责寺院日常管理

堪布现任雄色寺堪布于西藏佛学院(曲水县境内)进修主要负责尼僧的讲经说法等活动

格贵主要负责寺院的戒律、制度等

翁则主要负责寺院佛事活动的领经

尼僧一般尼僧分为学经者、非学经者、苦行尼僧三种。

雄色寺的经济来源:以往寺院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尼僧自家的供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落实雄色寺的经济来源趋向于多样化,其包括信众的布施及各种小型经济产业。信众的布施:分为主寺的布施和属寺诸多拉康的布施两种。小型经济产业:在以寺养寺的优惠政策下雄色寺分别设有,小卖部,茶馆,交通工具,藏香等经济产业。另外政府定时还有有经济补贴等。雄色寺的宗教节日;雄色寺主要的宗教的节日不仅有传统的四月十五佛的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外还有宁玛派固定的莲花生大师的离藏纪念日,诞生日等宗教节日外还有第一世吉尊古修的涅槃日,雪顿节前期进行与其他寺院不同的长期的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还有郎青热间的纪念日等宗教节日,当有宗教节日时除了后勤僧尼,全体尼僧早起沐浴焚香聚在大殿内进行集体诵经活动等。

三.雄色寺女性活佛传承体系

1、第一世雄色杰尊仁波齐·仁增曲央桑姆。该女性活佛是宁玛派、觉域派等各种密法仪轨的传承人,1853年出生于白玛措。由于家中物质条件较为匮乏,自幼为了生计曾服侍于瑜伽母次仁布赤。因其天资聪慧6岁之时,便能讲述佛本生故事,被称为“玛尼洛钦”。13-19岁前往各处圣地弘扬佛法并一路朝拜,回到藏区后,师承夏格巴弟子那泽多吉潜心修习密教,后在藏区各处游历传法,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所受记。后得法名仁增曲央桑姆。随后拜偈藏区诸位显密皆通的大德,修行经典。如:《隆钦宁提》与达隆诸教法等,是藏区为数不多带发修行的尼僧之一。于1908年在众多信众的大力资助下,重建雄色寺,建立了以宁玛派为核心教义的尼僧组织和宗教仪轨。并指定严格的寺院制度及系统的宗教活动,为后来成为卫藏地区规模宏大的宁玛派尼姑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她的悲智两全的修为思想,被信众尊称为“杰尊仁波齐”,在她主持雄色寺时期,该寺在信众心中成为宁玛派特别是女性修行者最佳的道场之一,许多深受当时社会环境所压迫的女性,纷纷前往雄色寺剃度出家,成为该时期穷苦女性的避难区。而吉尊仁波切也因她的善举仁心和苦心修持成为较为著名的女性活佛,吉尊仁波切于1951年圆寂。

2、第二世雄色吉尊仁波齐·多扎·多杰热丹。该活佛于1953年出生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境内,经雄色寺大德人士寻访后迎请至雄色寺认定为女活佛一世吉尊仁波切的转世灵童,成为第二世雄色杰尊仁波齐。由于该传承人年纪幼小,无法主持和解决寺院内纷繁复杂的事物,因此不曾常驻。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该传承人在宗教自由政策的影响下,走上了不同于传统活佛的教育之路即接受现代教育。普通的藏族小孩般接受了自小学、初中、高中的现代教育经历的同时,坚持学习显密经典主持寺院内部重要的佛事活动,并曾到高级佛学院进修深造。在31岁而立之年,二世吉尊仁波切自西藏高等学府一西藏大学藏语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于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负责编辑和翻译工作。同时对于寺院宗教事务的管理及统筹,他也是尽责尽力。并深受信徒及尼僧群体的敬仰和信赖。

综上所述为两世吉尊仁波切的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女活佛转世为男性的转世方法,在藏区极为罕见。按一般传统惯例,男活佛转世为男性,女活佛转世为女性。然而,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拘泥于以往之惯例,已发生巨大演变。笔者也对周边信徒及尼僧群体对女性活佛转世男性传承现象的社会调查如下:

雄色寺第二世吉尊仁波切的寻访和认可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和诸位大德的认可,但其主流的说法如下:第一世雄色吉尊仁波切曾遗言她将转世为男性之身。如遗言所说于1953年藏历第十六饶炯水蛇年于男童之身出身于锡金王族后裔之多扎家族,降生之初由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坚参大师赐名多吉绕旦,后又于藏历火鸡年由绛央钦则.曲吉洛珠上师确认为第一世吉尊仁波切的灵童转世,赐名法号龚桑晋斋曲英嘉措。

为了具体了解尼僧及社会信众对该传承现想的具体想法及观点,特开展该社会调查,其调查对象分别包括有寺院住持、二世吉尊仁波钦、一般尼僧、社会信众等四类型,其类型囊括了尼僧群体的各个级别代表同是也对周边信众的看法进行了基本的社会调查。其调查信息如下;

住持:古秀次旦啦42岁

“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就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即心识的相续,这种心得连续即是所谓的再生和转世。吉尊仁波切做为遍识一切的大智者,以大智大悲的正觉将自身的心识持续下去。但是由于心具有世监的习惯模式,所以转世通常和取得某种实质的形体,即肉身。借助自生缘起和智慧慈悲之心性以‘自由的心性选择方便之法门,即男身传承。由于一世吉尊仁波切在世间的女身幻化在弘法、延续中遇到了各种阻力。因此尊者以自由的心性和缘起的契机,为方便法脉的传承及弘法的连续选择了‘男身。这恰恰也是尊者摧毁‘自我主见,方便佛法弘扬的心识力量。”

一般尼僧:顿珠旺姆26岁山南贡嘎县

“曾经度母对身边的僧众建议她可以而目也应该重生为男生,可她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告诉身边的弟子们生命无渭男女,修行更是如此。因此我觉得执着男性和女性的概念毫无价值与意义,悟性是超越性别的不能单纯的标上男和女的标签,就像我们的仁波切,这次轮回显身男相,其实只是佛缘的方便之门,无需执着其性别”。

普通信众:巴桑次仁58岁曲水县采纳乡

“男活佛和女活佛对于我们信徒来说,其实没有差别,我们还是信仰仁波切。”

四、活佛转世体系展现的传统文化再建构

关于传统文化对活佛转世现象的认可,不难从田野采访时发瑚女性传承到男性传承的转变,传统文化圈是秉承、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只要有此传承,对于寺院的法脉传承和周边的信徒来说,是互利的存在现象。因此这种女性活佛的转世出现男性传承,不仅说明了宗教转世文化在西藏这个沃土上的勃勃生机,更是阐释了社会与信众对其的认可,也是传统文化自身彰显的强大生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根据佛教教义,佛教对性别的解析,以缘起、无我和空陛进行分析即宇宙万物不存在固有的独立实体。除心识外,因此外在的性别之相是毫无真实性的存在。这也意味着“证悟”没有性别区分,而这种认知深植于佛教最根本的见解和教法体系,特别是在藏传佛教性别解构体系中。将“般若”即最高智慧赐予女性,将外相的性别进行解析,以菩提心和方便智慧。相对应,阐释了“众生皆有佛性”这一义理。为此大量女性尊者、女性大成就者也是应运而生,然而任何一宗教体验都会受到该社会文化类型的制约及影响。相对于佛教性别结构的“无相空性。社会则根据自身发展及男权法治的影响,逐渐建构出与宗教性脱节的性别定位一即男尊女卑的思维习惯模式。而这种主流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之大,足以使其投射宗教的性别结构模式中。致使宗教文化以“方便”之道,开始出现“传承体系”的改变,究其文化问责,因此建立于人们所习惯的男性优于女性的体制架构内。而这种意识文化的脱节正是限制现今社会和谐发展,束缚性别角色和性别阶层的根本原因。

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定位则足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为基础,因此自始至终决定了其性别意识的优劣等级,而这些社会建构的性别意识也恰恰是社会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意识断层。这一断层致使女性在社会和宗教中出现两极化倾向。然而纠观传统西藏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女性自始至终是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西藏历史上曾出现的杰出女性,如赛马噶,没庐妃.赤玛伦,益西措杰,玛吉拉准等。上述杰出的女性不仅在宗教中受到尊重,而且也爱到社会的普遍敬重,并在藏族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力。这正说明了佛教提倡的“两性和谐”、“众生平等”的义现与现实的和谐共融。因此针对雄色寺的个案,即男性传承的转变不可否认是受男性统治主流思想而引发的宗教自我意识保护。而这种意识形态是传统文化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完成的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形态的构建。即以意向思维对宗教文化进行再创造,也是将转世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个人的情感皈依进行契合的过程。更是对社会传统文化的再构建,而这种构建不仅对满足信众与社会对转世文化的需求,同是也是宗教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结合人类意识形态变化产生的创新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形式匕看似简洁单一,但其背后却充满了“情感皈依”、“自我保护”的思想哲现和人文思想。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潮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活佛相关阅读
吐蕃相关阅读
宗教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