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潮闻

甘肃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巡礼

2018-07-08 09:33

甘肃作为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的经济文化果实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甘肃独特的人文环境紧密粘合,在陇原大地留下无数璀璨、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对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期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五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

敦煌莫高窟196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处秦岭山脉之中,是中国石窟遗产中北魏、北周石窟的代表窟群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石窟群经云冈石窟汉化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与敦煌莫高窟、洛陽龙门石窟、山溪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遗存包括佛教窟龛遗迹以及相关的佛寺和佛塔。窟龛群开凿于群山环抱的麦积山红砂岩独峰峭壁上,洞窟间以错落的栈道相连。现存有5~13世纪建造的198个佛教窟龛、7000余身泥塑造像、1000多平方米壁画。造像尊尊精工细琢,形神兼备,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东南崖下有5世纪(东晋)始建、16世纪(明代)重建的瑞应寺,山顶有7世纪(隋代)始建、18世纪(清代)重建的舍利塔,为八角五层密檐式实心塔,通高9米。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52公里处,错落开凿在小积山黄河北岸大寺沟中长350米、高60米的西侧崖面上,始凿于4世纪后期(西秦),5~10世纪历代开凿,宋、元、明、清历代维修。石窟以崖面北段高达27米的唐代摩崖大佛(第171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小型窟龛构成主体,现有窟龛185个、雕像776尊、壁画912平方米。其中,西秦时期石窟4处,北朝时期窟龛40个,隋唐时期石窟138个,明代洞窟3处,石刻题记62处。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东南62公里的荒漠戈壁中,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的昌马冲积扇西缘。遗址南靠祁连山余脉长山子,东、西两侧分别有疏勒河和榆林河。锁阳城遗址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考古调查和勘探初步推测城址年代为公元7~13世纪。

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城外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锁阳城的内城、外城双重城墙,以及墙体上的瓮城、马面、角墩及堡子等共同构成了保存完好的城市防御体系,与经由灌溉技术形成的古垦区一起,为丝路交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安全和补给保障。

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代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敦煌与瓜州两市县交界处,地处祁连山支脉火焰山北麓的戈壁坡地,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帝国设立于河西地区的驿站遗址,它以保存至今的汉代坞堡、房屋、马厩等遗址揭示了汉代驿置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格局。悬泉置遗址南通悬泉谷悬泉水,北与汉长城烽燧遥遥相望,是丝绸之路经过此段的中心枢纽。长城要塞和邮驿要道两大系统,形成了这一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信息的强大网络。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丰富,包括简牍文书3500余枚、帛书10件、纸质文书10件,另有丝织品、农作物及家畜骨骼等,总计达7万余件,直接佐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使团往来、贸易交流、科学技术传播和物产交流活动,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标志和丝路文明的历史见证。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玉门关遗址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其中小方盘城遗址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四周有坞墙;大方盘城遗址为方形,黄土夯筑。此外,玉门关遗址及周边烽燧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玉门关遗址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是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潮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遗址相关阅读
敦煌相关阅读
锁阳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