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阿默尔兰在土地利用冲突中对自然观的坚守

2018-10-08 23:56

刘玥

摘要:如何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是每个地区都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德国阿默尔兰地区为例,从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对自然价值观的坚守,以期唤醒我国各阶层对土地、对自然的敬畏,并为解决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自然价值观;规划管理;最小干预原则;公众参与

1引言

阿默尔兰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西北部,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国际知名的苗圃公司,牧场和泥炭开采场也集中在此地。随着各产业的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在面对这样的土地利用冲突时,该地区还能坚守对土地和自然的敬畏,限制建设,保持场地的自然特性,是因为自然价值观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本价值观,规划、设计、管理各个层面都能做到敬畏土地,尊重自然。自然价值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评估各项法则的重要性时把尊重自然作为首要原则。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会理性思考,认真呵护每一寸土地。

2规划管理中自然价值观的体现

2.1严格保护森林和自然保育地

阿默尔兰有许多森林和自然保育地并且都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德国实行土地私有制,但是法律规定所有者不得随意开采森林、轻易流转或转变用地性质,同时所有者必须承担保护森林的义务。正是这些法规保证了每一块森林都有人保护,整个地区的森林都生长茂密。

自然保育地是内部长满了各类植物的未利用土地。这样的土地在我国多数情况下都被看做未利用土地直接审批进行建设。而在德国,这样的土地作为生态用地的一种受到严格保护,因为他们认为这块地提供的生态功能才是最宝贵的。

2.2泥炭开采场“复湿地化”

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在农业上能作各种肥料和饲料或填加剂;还能制造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燃料、贮备能源等。但是泥炭开采会造成地表大面积裸露,而且把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层挖出之后的地块无法种植其他植物。为了降低泥炭开采的影响,阿默尔兰经过研究,提出把泥炭开采地逐步恢复为湿地的解决方案,即向开采完毕的废弃地注水,使裸露的地块变成湖泊,然后经过多年的发育,湖泊逐步变为沼泽,甚至有望重新发育为树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草本植物会再次形成泥炭层。由于这个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为确保湿地恢复的过程有人负责,政府要求泥炭开采商在买地时签订协议,负责开采完后漫长的恢复过程,切实做到了谁开采谁治理。

3尊重自然的景观方法

3.1灌溉沟渠的“去直复弯”行动

德国在一百多年前也经历过我国现阶段如火如荼进行的河流渠化和裁弯取直工程。但是现在德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违背自然规律是不行的,又开始花大力气纠正之前的错误。阿默尔兰有大量的农田和牧场需要灌溉,曾经的河流渠化和裁弯取直使河流丧失了自然美和生态功能。近年来政府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把这些笔直的水渠恢复成蜿蜒的小溪,为更多小动物提供栖息地,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具自然的审美体验。

3.2场地中老树篱的巧用

阿默尔兰拥有大量牧场,为了划定牧场边界,当地人往往会在边界上种植树篱;为了加固河堤,当地人也种植了很多树篱。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老树篱丧失了过去的边界功能和加固功能,但是当地人认为树篱已经融入了整个场地,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牧场中的老树篱现在依然长在那里,已经成了一排排伟岸的大树,在风中摇曳生姿,这些树成为连接森林和草地的廊道,很好的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3.2旅游开发中的微设计

阿默尔兰为了保留当地原生态的自然美,最大限度的防止旅游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只进行了一些微小的设计。(西蒙兹,俞孔坚,1999)Zwischenahner Meer湖是游客集中的一个主要场所,但是湖边并没有建造游憩栈道,戏水平台,滨水建筑等人工构筑物,恰恰相反,湖边只是建立游船码头,其他地方还是保留着湖边原有的自然形态。坐在椅子上看着静谧的湖水,默默发觉这才是自然旅游景区该有的状态。果然,少即是多,最好的设计就是最少的干扰,脱离人工构筑物才能感受纯粹的自然美。(魏浩波,2010)

4尊重自然、敬畏土地的社会环境

4.1崇尚自然的社会审美品味

阿默尔兰能够坚持在土地开发利用的每个环节都坚守住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主要原因是全社会已经普遍形成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品位。现在国内好多人还在想尽办法脱离自然,刻意建造人工构筑物,模仿欧洲城市,模仿别的城市,造成千城一面,各类风景区雷同的现象。这是由于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尊敬自然的价值观,只有全社会都认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才能共同营造人地关系和谐的环境。

4.2普遍的公众参与

在德国,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普通民众都能轻松的获取参与机会,各利益相关方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诉求,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才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做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在我们参与的土地利用策略研讨活动期间,苗圃主,农场主,区域规划者,管理者,当地居民,环保组织和旅游公司都参与了我们的谈论,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可见当地每个人都把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当做一件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他们都愿意通过自身的参与,共同商讨开发策略以减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结语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周国平,2011)周国平先生的这句话彰显出了过去的中国人对土地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而中国今天的建设在重复欧美一些城市在100年前走过的路,欧美国家都已经转变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再走这样的弯路呢?尊敬自然,敬畏土地,充分挖掘它的价值,体现场地特性,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通过对德国阿默尔兰的分析可以得知,只有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和参与环境,每个公民才能保证对土地和自然的尊敬。显然良好的社会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但是我们要怀着良好的愿景,重新树立尊敬自然,敬畏土地的价值观,回归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设计。(俞孔坚.2006)

参考文献

[1]约翰,西蒙兹,&俞孔坚.(1999).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2]魏浩波.(2010).“少即是多”理论的实践新解.城市建筑,(10),32-34.

[3]周国平.(2011).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

[4]俞孔坚.(2006).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建筑学报,(10),39-43.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自然美相关阅读
苗圃相关阅读
自然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