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跟着建筑师去旅行

2018-07-12 06:15

建筑师这个群体,在当下的创作和摸索中,出现了一些面向,一是对乡土的介入和探索,一是对传统街区、建筑遗产的活化和改造。这让我们在报道目的地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个有趣的群体。

他们关注本土文化,关心街区生活,为城市化中的人居环境担忧,拥有强烈的空间感受力,或从宏观的视角,或从被大众忽视的视角,发现城乡的趣味所在,拥有大众游客没有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我们发现,对于旅行者来说,他们就像是一个熟悉当地的资深旅行者,可以作为我们的带路人,从建筑师的视角,去发现一个目的地的更多乐趣。

从建筑师的视角,去打开一个目的地,

去了解一座城市和乡村。

一个好的建筑师或许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旅行者,

但一定是一个好的旅行带路人。

建筑师下乡盖房子,盖出好多景点

一个好的建筑师,会是一个好的旅行家吗?

提出这样的设想,多少显得有些无厘头。但在这些年来,这两者之间因为某种化学作用,开始发生了联系。乡村建设的热潮和随之而来的资本动向,建筑师下乡建房子、改造房子这件事,已经变得屡见不鲜。他们借由深入的社会调查,以结合了现代和传统的手法对建筑进行了建造和重新设计,不仅赋予了传统建筑“新生”,甚至让这些建筑成为了在地的“新地标”,新风景。在他们审视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他们用建筑师的眼光,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完成了对于一个地方文化肌理的重塑。

2015年,在杭州桐庐的深澳古村,建筑师张雷将一个破落的徽派建筑古宅改造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书局,结合周边民居改造更新,在彰显建筑外表面历史肌理感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和精美木构雕饰,造就了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当代性。从设计和建造角度,让地方工匠的建造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建筑师向他们学习地方工匠建造技艺,而地方工匠在建筑师协助下完成一次不同道具的表演。改造之后的云夕深澳里书局,包含了对村民开放的社区图书馆、人文与民俗展示空间和地域文创产品商店等复合业态,是传统建筑进行改造之后的标杆案例。

在浙江丽水的小县城松阳,在一个叫平田村的深山乡村里,来自香港大学、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大牛”们,为这里的土坯房进行了改造,让这个小村子一夕爆红,改造之后的房子被当做乡村咖啡馆、乡村民宿、餐厅等等进行运营,原本只是深山之中的一个小乡村,瞬间成了小众旅游圈子里的焦点。

福建本土的案例也如雨后春笋,两年前,来自北京的建筑师董功配合一档电视栏目在连江的海边渔村改造了一栋农民房,保留了海边渔村的元素,同时增加了现代的设计和居住理念,至今当地人都还津津乐道;在泉州惠安的海边渔村小岞,今年突然冒出了一个当代美术馆……如果放眼全国,这些案例或许只能算得上九牛一毛,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建筑师们,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他们有的试图找到商业与建筑艺术之中的平衡点,有的在借建筑空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城市和乡村的观照,深入社区,为一方水土发声,赋予了这些传统建筑“新生”。

撇开事件营销、后期运营、商业包装,不管是从传统建筑向商业建筑亦或是公共建筑的改造,建筑师无疑是这场“运动”中的主角。正是通过他们严谨的调查,绝妙的想象,才造就了建筑的新生,让它们成为了当地村落的新地标,吸引着人们猎奇的眼光,虽然小众,却也慢慢成为了小众里的“热门目的地”。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地方赢得了旅游关注度,投资方看到了盈利的希望,建筑师也赢得了名声。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造景”运动,在我们期待旅行拥有更多元选择的当下,他们给了大众新鲜的“风景”,刷新了“风景”的概念,有的则更进一步,通过对建筑与在地文化的审视,给了大众看待风景的新视角。

平和·桥上书屋

“桥上书屋”位于漳州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设计,获得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桥上书屋把到凤楼、中庆楼这两座乾隆年间的圆形土楼相连,相传两座土楼原本的家族之间存在矛盾,在两座土楼之间搭建“桥梁”,也有化解矛盾,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深层意义。建成之后的桥上书屋,成了平和当地的一处新景点,也引发了业界对建筑师下乡进行建筑改造、设计的话题讨论。建筑师下乡造房子,被期待有更多建筑以外的动作,比如对本土文化的深入观照,对活化传统社区的理解和行动。

松阳·云上平田

2014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牵头之下,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的村落平田村,引入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院、香港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建筑设计专家,为平田村的土坯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出来的房子被作为咖啡馆、民宿、展览馆使用。一时之间成为了传统建筑改造的话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参观。

安藤忠雄

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不会做田野调查的建筑师不是好旅行家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也像是一个精通田野调查的社会学家,同时,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的旅行者。

有个建筑师出身后来投身传媒行业的同事对我说,大多数人去东京六本木都是去shopping的,但是你看到街道旁边苦苦托腮凝神沉思的人,他们是去六本木看建筑的建筑师。建筑师们从开始进行建筑学习的时候,手边一定要带一把尺,随时随地拿出来量一量,为的就是了解建筑当中的“尺度”,当你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之后,这把尺就会成为一个建筑师脑海里最重要的工具,成为他们测量一座城市肌理中最重要的部分。endprint

所谓“尺度”就是个体建筑在整体环境中的比例。从广义上看,建筑的尺度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尺度,从狭义上看,建筑的尺度又关系到人体的尺度。尺度不仅是衡量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标准,同样也有着美学上衡量的标准。这种尺度感,让建筑师看到了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也许更加宏观,也许是一些被忽视的角落,也许是某种城乡生活的组合图景。同时,这些也正一点点成为,当下我们在旅行中需要的、对一个目的地认知并欣赏其别样魅力的启发。

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特别看重一个建筑师的旅行。他年轻的时候就曾经花了许多时间去欧洲,目的就是为了要看看别的国家的建筑师造出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他曾经在著作《安藤忠雄都市彷徨》中提到:

“所谓的建筑,光只是从二维的纸、照片或是词汇上进行描述,是无法了解它的全部的。随时间改变而移动的光影、吹過的风所携带的味道、响遍建筑里头的人们的交谈声、建筑周边漂浮的空气对肌肤的触感……除非亲自前往现场,使用手足以至于全身的感官与心灵来体验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方法。所以,建筑师就是要旅行的吧。”

安藤忠雄认为,所谓旅行并不意味着单单只是为了观看那个建筑实体而做的身体移动而已,而是在心里临摹旅行中反复行走所留下的轨迹,再三玩味旅途中和他人相遇时种种天马行空的对话,然后进一步深化探索在漫步时曾思考过的一切。安藤大师说的或许正是一种感受“尺度”的方式——

建筑本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有群居的天性,又有私密的需求,从而诞生了房屋,群居的人们在阡陌之间建成的房屋又形成了街道,而所有建筑、街道的集合则成为一座城市。所以,一个好的建筑师在设计一栋房屋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并不完全在房屋本身。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这些人们津津乐道的建筑的时候,除了猎奇的眼光以外,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建筑以外的“无用的细节”。

当我们对建筑本身有了这样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目的地,或是造访一座城市或乡村的时候,再去看一座独立的个体建筑,欣赏一座城市或者乡村,就能多出很多不一样的解读。

在旅游大众化甚至工业化、旅游出行已经变成生活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不同的欣赏“尺度”。不管是在繁华忙碌的城市里,还是在自然怡人的乡村中,带着建筑师的双眼去看待一个目的地,也许会让我们的旅行变得更有趣。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建筑师相关阅读
建筑相关阅读
文章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