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解读《格萨尔》史诗的口传记忆诀窍—程式

2018-07-10 00:58

摘 要:在历史上传唱《格萨尔》的艺人们几乎全部是不识字的文盲,但是他们敏捷的思维和超群的记忆能力能说唱几十部甚至几百部。这种超群的记忆技能与史诗程式化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运用“帕里--罗德理论”分析艺人口传《格萨尔》史诗的口头程式词和传统结构程式等,一定程度上为艺人提供记忆上的便利使更多艺人传唱《格萨尔》。

关键词:《格萨尔》;口头程式词;程式结构;修辞语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它经过千百余年的流传以及诸多说唱艺人的代代创作、传播、继承而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目前还有很多活形态的艺人继续传唱着《格萨尔》史诗。在历史上格萨尔说唱的艺人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文盲,他们经历过游荡的生活,经过艰苦而搏斗困难的精神给人类智慧的长成有着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有的艺人能说唱几十部乃至上百部格萨尔部本,聆听者叹为观止。

一. 关于口头程式理论

帕里-洛德理论,又叫口头程式理论,他们是为了对“谁是荷马”这一历代争论不休的问题的解谜。帕里在南斯拉夫地区当时还存在的活态口传史诗的演唱传统,他于是决定去那里进行田野作业,以求通过对口头史诗演唱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发现口头文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他的学生和助理洛德参与了调查活动,后人研究者在学术史上称这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帕里-洛德理论”或者叫“口头程式理论”。洛德和他的老师帕里通过对南斯拉夫地区的活态的口头传统艺术的搜集整理并进行研究。在田野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口头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特征,他们共同创造了“口头程式理论或帕里洛德理论”。总结了口传史诗的程式理论即:“口头程式理论的精髓,是三个结构性单元的概念,它们构成了帕里-洛德学说体系的基本框架。它是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以及故事典型或故事类型。凭借这几个概念和相关的分析类型,帕里-洛德理论很好地阐释了那些杰出的口头诗人何以能够表演成千上万的诗行,何以具有流畅的现场创作能力的问题。”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对史诗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格萨尔》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诸多艺人传唱史诗的口头传统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程式的特点所在。所以,运用“帕里-洛德理论”的程式对传唱《格萨尔》史诗的艺人们的超群记忆做一点常识性的分析研究。

二.《格萨尔》史诗中的口头程式词

《格萨尔》史诗流传与民间有千余年的历史,期初是艺人靠口头传唱的。艺人用自己的记忆技能采用了民间谚语、祝词、赞词、祭词等很多民间文学的内容用在史诗中,用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的修辞手法表达史诗的内容,这样史诗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内容常常以区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史诗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固定的“重复语”。艺人演唱《格萨尔》史诗的过程中有这样的衬词“阿拉拉毛”、“塔拉拉毛”这种衬词史诗中已经很固定,在民间人们一听艺人唱出“阿拉拉毛”、“塔拉拉毛”时自然明白要说唱《格萨尔》,不会去想其他的内容。还有韵文开头“唵嘛呢叭咪吽”和结尾有这么一句也常常出现“听懂它是悦耳语,不懂再不做解释。”或者是“听懂它是悦耳语,不懂歌儿不重唱。”等起着一段讲述的开头和尾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格萨尔》史诗内容中还有一些基本英雄和典型人物的名词,如:格萨尔、珠姆、超同、阿达拉姆、霍尔白帐王、辛巴梅乳孜等。 还有他们的马;英雄们的武器;护法神、战神、保护神、古拉等。如格萨尔王的保护神是念神、阿内贡曼捷姆;霍尔部的护法神是独脚鬼、南泰、达拉活然神等等。这样的衬词、名词和句子成了史诗演唱时的基本框架。其中上述固定的“重复语”之外艺人们时常还用民间诗词、谚语等根据演唱对象的不同而有细节上的变化,这些细节虽不是口头程式中所说的“重复语”固定的。但是在民间人们特别熟知的一些谚语、宗教预言、祝词、祭词等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被使用已成为人们的口头语,艺人在演唱《格萨尔》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词、句子把史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吸引人们聆听他们的演唱。笔者认为从口头文学角度去看,这些也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程式性。

三. 《格萨尔》史诗中传统结构的口头程式

《格萨尔》史诗的总体结构是韵散体结合形成的,韵文部分是唱词,散文部分是解释故事内容和情节。而唱词部分的内容中有传统结构的程式如:

“引子:唵嘛呢叭咪吽

阿拉拉毛唱阿拉,塔拉拉毛唱塔拉。

恭敬祈请怙主三宝尊,请身威光引我唱歌曲!

请语梵音成就我誓言!请意明达给我赐加持!

如若不知道这个地方,这是果部达尔沟口地。

如若不认识我这个人,未被世俗习气沾染时,

我是天上智慧空行母。今世转生无热龙宫中,

我是顶宝龙王一爱女。三个龙女中间我最小,

龙女雅嘎孜丹是名字。我是莲花上师灌顶供,

送到果地热洛家居住。说非终身赐给是暂留,

何时需要何时归新主。

……

你们岭人别停着,快去赶回龙乳牛!

只要我还能活着,就要跟随龙牛走。

死后成就众生事,不是姑娘太固执。

听懂它是悦耳语,不懂歌儿不重唱。

你们这些白岭人,请把这话记心上!”

上述诗行中划横线的部分是艺人说唱时几乎是固定重复的部分。在史诗内容中双方对唱时就如上述唱词结构一般,由“六字真言”引子,后“阿拉拉毛”、“塔拉拉毛”这种衬词作为曲调的起头,同时祈祷和祈求自己信仰的神灵保佑。其次做自家门户或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世、职业、尤其是自己超群的身世或本领,想在气势上镇压对方或服从自己。再次是中心内容讲述主题,运用大量的谚语,以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来论证说理。最后是向对方郑重指出讲述内容的重要性和三思而后行的忠告,也是每一首唱词的结束语。这样的结构在每一位艺人演唱过程中几乎成了传统结构程式化,艺人根据这样的结构基础之上在主题思想落脚的词、句子段上加以改动就可以使史诗内容完全不同。而且艺人们根据演唱对象的不同而在程式结构基础上内容随机变异,发挥自己超群的演唱技能。这也是《格萨尔》的创作和传承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提供艺人们演唱史诗的记忆诀窍。endprint

四.《格萨尔》史诗中语言修辞的口头程式

艺人说唱《格萨尔》时由韵散结合形式的说唱体。一般唱词部分是韵文部分,也是艺人说唱《格萨尔》时超常发挥的最精彩部分。 艺人在唱词中修辞语言形象鲜明生动,比喻贴切之外,还大量运用民间谚语和格言式的警句精练令人惊叹不已。如:“我身姿端庄像支箭,有上等披箭好风韵。我肌肤白嫩像白绸,有红绸一般美面容。双目像莲花出开放,眸子是飞旋的蜜蜂。两眉像大鹏展双翅,牙齿像海螺排列成。舌上有自现大阿字,双唇像莲花瓣飘动。话语动听像杜鹃啼,善言辞就像那鹦鹉。”像这样比喻生动鲜明的修辞语言在《格萨尔》史诗中数不甚数。而且还有民间谚语如:

“ 行云降雨的苍龙,吼声隆隆毁山岩。

弄不好顶珠要失手,说不定还会坠地面。

被看作毒蛇更丢脸。

貌似火焰的老虎,斑纹闪光吃血肉。

弄不好毒牙会碰掉,说不定流落到村头。

被当成小狗更丢丑。” 像这样的民间谚语在《格萨尔》内容演说中不计其数,艺人说唱格萨尔时吸收大量了民间的文学内容,这就成为《格萨尔》史诗语言艺术创造的一大特色之一。 所以王兴先在研究《格萨尔》时总结了《格萨尔》谚语形式的二十二大类的初步划分,即“一句至六句体谚、八句体谚、二句二段至六段体谚、三句二段至六段体谚、四句二段至三段体谚、五句三段体谚、六句三段体谚、八句两段体谚。”等等。这样的谚语形式体也体现了艺人说唱《格萨尔》中的程式化。

结 语

伟大的艺人们一代代传唱《格萨尔》流传到现在,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震撼世界的宏篇巨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演唱史诗时的记忆技巧,就如上述那样史诗的唱词内容、结构、语言等的分析可见,它具有一定的程式。艺人运用这些程式框架基础之上巧妙地改动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填充词行,唱出他要表达的诗句。正如《帕里-洛德理论》中提出的“口头史诗的语法是,而且必须是以程式为基础。这种语法是关于排比的、经常使用的、很实用的词语的语法。”这种程式化给传唱《格萨尔》的艺人提供了记忆技巧,使艺人们历代传唱史诗即兴表演讲述他们心中的英雄故事,民族的故事成为世界不朽的民间伟人。

参考文献:

[1] 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朝戈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北京:中华局,2004.

[3] 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4] 王兴先.《格萨尔》文库(第一卷)[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李毛措,(1983-)女,土族,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硕士,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学院,专业:历史文献学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生活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史诗相关阅读
格萨尔相关阅读
艺人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