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尧+姜浩峰
2000多年前,希腊人毕则亚斯为了寻找锡和琥珀而扬帆出洋。根据现在残存的航海日志来看,这个梦想家当时已到达挪威的北部和冰岛。这是人类进入北极圈的最早记录。但在2000多年之后,人类对于北极的态度再也不是好奇与探险,而是争抢与对峙,阴谋和赖皮。
地球的两极如同两个绝色的冷美人,南极已经被大家指定为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个人的“绝对梦中情人”,于是剩下的北极,虎狼环伺,可佳人偏又出落得不可方物,石油满腹,燃气四塞,闺房位置更是让列国垂涎,所谓依俄则俄强,附美则美壮,加拿大、挪威、丹麦、瑞典、芬兰也非等闲之辈,都希望将北极纳入自家院墙,方才安心。但桃李不言,美人不语。到底谁能抢亲成功,其数却未定。
去年12月初,加拿大外长约翰·贝尔德发表公开声明称为维护主权,加拿大计划扩大在北极圈内的领土范围。在此之前,加拿大政府还发表了一份要求延长在大西洋沿岸海床的声明,其中包括部分北极地区。
针尖对麦芒,紧随其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人士向俄新社表示,俄罗斯北极地区成立了三个事故救援中心,分别位于纳里扬马尔、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杜丁卡。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美国国防部最近也发布了《北极战略》,准备将其作为美国处理北极地区安全和利益问题的行动指南,并且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美国国防部将努力规划发展北极地区的海军力量和基础设施。
其实,这不过是环北极国家在对北极的各种表态中,非常普通的一次而已。要知道北极周围国家对北极有多渴望,不妨看看那些年它们为追求过的这片冰洋,都发过什么誓言,做过什么壮举。
俄罗斯:非我莫属的北极
普京说过:“俄罗斯的领土虽然很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而对于北极,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俄国大革命时期,俄国即自称拥有北极区的主权。苏联在北极冰盖上建立了考察站,称北极冰盖是苏联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联的各种地图上均标注这一海区为苏联专属经济区。苏联解体后,它又被标注为俄罗斯专属经济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7年俄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止。根据公约,俄罗斯的大陆架被缩小到了200海里范围内。
俄罗斯岂能甘心?经过一番准备,2001年底,俄罗斯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要求确认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底,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延伸部分。俄罗斯的理由是:北冰洋中主要海底地貌——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北部地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但委员会以俄罗斯提供的调查材料和数据不足予以驳回。
但俄罗斯没有放弃这一努力,近年来俄罗斯北极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了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千米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如果俄方这一主张成立,就意味着包括北极点在内,从科拉半岛到楚科奇半岛围成的120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海区将成为俄罗斯的辖区,这一片海域相当于法国、德国与意大利三国领土之和。据估计,这一区域的石油储量可能有90亿至100亿吨,价值不可估量。俄罗斯还将因此与丹麦的格陵兰岛、加拿大,或许还有美国的水下管辖区处于“接壤”关系。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海底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引爆北极争夺战。紧接着《俄罗斯报》在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划分北极是再次瓜分世界的开始》。文章摘要如下:俄罗斯科考队员2日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强调指出:“俄罗斯此次北极科考的目的不是明确俄罗斯的主权,而是证明俄罗斯的大陆架向北极延伸。”
自从俄罗斯在北极点下插旗开始,俄罗斯显然加快了抢夺北极的步伐,而看到俄罗斯此举之后,美国、加拿大、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密切关注俄罗斯的北极科考工作。这些国家表示,根据国际法,它们同样有机会和可能性要求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北极土地。或许这正是俄罗斯的目的,引起周边所有国家对北极赤裸裸的主权级别的要求,最终就算自己无法独霸北极,凭借自己在北冰洋边上漫长的陆地线,俄罗斯至少也将获得半个北极的所有权。
除了科学考察活动,早在苏联时期,北极就是苏军核潜艇极为重要的“发射基地”。现在,俄海军的核动力破冰船和远程轰炸机也经常现身北极。尤其是在核动力破冰船领域,俄罗斯优势明显。在战略层面,早在2008年,俄政府就制定了《截至2020年及之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旨在维持俄罗斯“北极领导国家”的地位。面对加拿大要抢北极点,俄总统普京责成俄国防部2014年完成北极地区的部队组建和基础设施部署工作。俄军事专家认为,北极对俄来说已经成为仅次于高加索的第二大威胁。
但俄罗斯抢占北极领土的计划将远比攫取西伯利亚要更加艰难,因为世界上唯一的那个超级大国,也有一块领土被划进了北极圈,要想它不插足,那是笑谈。不知道俄罗斯领导人心中是不是相当恼恨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如果不是他,现在阿拉斯加还是俄国的领土,北极圈之争也就没有美国的餐盘了,外号北极熊的俄国独霸北极将真正不是梦想!
美国:缔造新冷战时代
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也是北极国家的美国,其政策取向显然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北极争夺战的结局。
因为美国阿拉斯加跟罗蒙诺索夫海岭不“接壤”,瓜分北极海底似乎与美国没有干系。但在这场热火朝天的海岭争夺战中,美国不甘于做一个旁观者,它积极推动北极地区国际共管,避免落在其他国家控制之下。但同时美国也没有放弃扩张大陆架的希望,把目光瞄准了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在过去的3年间曾先后2次向楚科奇海以北派遣勘察队,实地探考美国的权利及其海域的范围。美国科学家依靠高科技装备,积极开展海底勘查作业。2003 年美国向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拍卖北极的天然气开采权,暗示美国的北极权利。
俄罗斯考察队插旗后,美国政府对其冷嘲热讽。但令美国尴尬的是美国尚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也不是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公约》是对北极权利主张的重要法律依据。为防止在瓜分北极的盛宴中落伍,布什政府曾经敦促国会批准美国加入《公约》,以便在北极丰富的石油资源争夺战中争得先机。如果参院批准,美国就能加入该公约所设置的委员会,从而对俄罗斯的主张享有表决权。endprint
俄罗斯的“插旗”行动无疑加剧了美国与俄罗斯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激发美国人急起直追。2007年8月17日美国随即派出“希利”号重型破冰船进入北极,进行海底地图绘制工作,为美国政府在北极的主权诉求寻找依据。
同时,俄罗斯插旗之后,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了更为先进的武器,如第一批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导弹,最先进的F-22“猛禽”战斗机等。同时,美国还通过北约对俄罗斯在北极的活动进行监视。俄媒体称,俄科考队几乎“次次”都遭到北约侦察机的跟踪。而从2008年初俄罗斯已经公开宣布,恢复图-160战略轰炸机在北极的巡航任务。并拨巨款在远东建海军基地。为此,英国媒体用“新的冷战!”这样的标题形容今天北极大国们的明争暗斗。
对于美国发布《北极战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指称,这反映了美国希望和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实现该地区人文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地理学博士姜春良少将却认为:“美国此举的真实意图是争夺在北极战略上的主导权。从战略通道上来讲,随着气候变暖,未来北极航道有可能全年或者是大半年时间都可通行;从军事上来讲,目前在北极地区影响最大的还是俄罗斯,美国要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就必须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力量存在。”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国家导弹防卫计划已经部署的反导弹弹道导弹,主要在北极圈内与加拿大纬度相当的阿拉斯加地区。
其实,美国在北极圈里的主要利益敌人,并非冷战对手俄罗斯,而是自己的好朋友好亲戚加拿大。由于加拿大在北极圈中拥有几乎和俄罗斯一样广袤的国境,所以,把北极看作自己的领土,也是加拿大人的惯有思维。所以,要获得在北极圈中的权利,美国不仅要击退俄罗斯的咄咄逼人,更要协调好和枫叶国的关系。但从目前两国在北极归属问题上的分歧,要协调纯属梦想。
加拿大:梦想从未动摇
对加拿大最为重要的是“西北通道,这也是让加拿大与亲密盟国美国陷入争议的焦点。西北通道位于加拿大的北极群岛之间,从戴维斯海峡沿着加拿大北岸或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重要极区航道,每年有一段时间可以通航,成为国际海运航线的一部分。现在这部分水域是作为加拿大内海而被加拿大政府控制的。加拿大政府宣称,它们相当于连接各个岛屿的桥梁,因而属于内水。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进一步融化将使“西北通道”通航潜力越来越大,一年中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向大型远洋货轮开放,这将大大缩短欧洲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航线。例如,从英国伦敦通向日本东京的海运线目前需要绕道巴拿马运河,如能穿行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带的话,那么整个航程将由现在的2.8万千米缩短为1.64万千米。有学者预言,如果西北通道有半年的开放时间,将大大改变全球的贸易结构,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该通道被判定为加拿大内水,单单靠收取过往船只的税金就能发一笔横财。
西北通道是美国将阿拉斯加的石油运至东部市场的捷径,也是美国核潜艇进出北冰洋的便捷通道。美加两国长期以来就西北通道的国际地位存在着分歧。美国认为,西北通道是一条国际海峡,各国均有权“过境通行”,加拿大的见解恰恰相反。早在1956年,当时的加拿大北方事务部长在众议院的听证会上说,加拿大的主权不仅及于陆地,而且也及于领水。1969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再次强调北极群岛的水域是加拿大水域。为了这条因为气候变暖而出现的黄金水道,加拿大是不打算和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均分自己的利益。就算此时加拿大拿不到北极最大的经济份额,它也不会舍弃第二名的优势。
英国《卫报》2013年12月10日首先披露称,加政府在广泛咨询了科学家的意见后已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申请,旨在说明北极点在本国大陆架外部界限之内。说通俗点,就是“北极点属于加拿大领土”。而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提出过这一观点,可以说,如果报道属实,加拿大着实想先下手为强。
加拿大总理哈伯也承认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要完成在北极地区的版图构建工作直到最终取得联合国批准,加拿大政府确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新民周刊》记者从上海政法学院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赵雅丹博士处了解到,2012年,她与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武官马可做过一次交流。按照马可的说法:“在西北航道问题上,加拿大为了遏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先忽略可能的主权问题,以科学研究的名义,邀请美国的学者、专家共同完成测绘工作, 取得双方认可且一致的数据。然后在涉及主权争论时,用双方都承认的事实在国际组织上来和美国讲理,用双方都认可的事实说话,取得主动权。所以美国和加拿大打交道时,经常吃亏。”
赵雅丹博士说:“马可当年的话必须反驳。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军事实力悬殊,美国为了美加同盟的延续,可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向加拿大让步,而涉及美国核心价值的问题,美国绝对不会让步。”
马可当年还表示:“加拿大无意将北极问题国际化,就像中国无意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一样。虽然中国关注北极问题,北欧各国也非常关注中国对北极的意见和态度,但是加拿大使领馆并不太关注中国对北极的态度,认为中国没有北极领土,在此问题上观点无足轻重。中国和欧盟申请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被拒,也是这个原因。加拿大也不想将欧盟引入北极理事会。” 然而,2013年5月,中国仍然成功成为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打破了马可2012年的推论。
2013年10月底,俄罗斯一架安-72轻型军用运输机顺利在北极附近的机场着陆,结束了这里近30年没有飞机起降的历史。处于美、俄博弈之间的北极上空,是冷战时期美国最早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在美俄阴影下,加拿大想要有什么“自选动作”,太难!
北欧四国不甘示弱
俄、美、加三国在北极圈内强势崛起,北欧四国也并不示弱,联合军演与科考让北极几乎就没有再宁静过。其实,北极争端之所以难以解决,其症结在于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北冰洋权益如何划分,目前基本无据可循。不同于南极,1959年冲突各方签署了冻结对南极主权要求的《南极条约》,从此南极归于平静。上世纪20年代出台的《斯瓦尔巴条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圈地区唯一具有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为冲突各方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当代国际海洋权益争端的一个典范。但条约的地理和时代局限性也很明显,对于调解北极冲突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一般来说,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传统方式主要有先占、添附、时效、割让和征服5种形式。先占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的客体应该是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为原属国放弃的土地,先占的效果在于排除其他国家对该土地的占取。但事实是,此前的国际法规定,北极点周边为冰盖所覆盖的北冰洋底属于国际海底,属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可见北冰洋海底不是无主土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5个北冰洋周边国家只拥有领海外围200海里的大陆架。在主权宣示、军事演习、科学论证的诸多行动中,恐怕只有科学论证才能在未来的盛宴瓜分中发挥作用。
但由于牵涉到实质性的国家利益,既得利益各国之间达成妥协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但可以相信,随着争端的公开和尖锐,最终将迫使各方坐到一起,签订一个类似《南极条约》的法律文件来解决争端。因为各国最终将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利益胜于独占,独占的收益远远抵不上其带来的损失。在国际条约的主导下共同开发北极地区,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国利益的最大化。
最近的一起事件,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客船在南极遇到危险,中国派出“雪龙”号救援并成功营救俄船上52名乘客。当“雪龙”号受困后,美国又派出重型破冰船相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