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从街道美学的角度分析太古里商业街外空间形态

2018-07-03 04:15

白杨

摘要:以成都市太古里为例,借鉴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中的图底原理、广场美学原理、街道指标原理,通在现场调研、图示分析、资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太古里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空间形态的更新与重塑。结果表明,太古里在清晰的二维虚实结构体上,创造了富有“人情味”的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巷广场外空间。较好的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做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期为后来传统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成都太古里;图底理论;空间形态;广场街巷

1.概况

1.1区位分析。太古里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毗邻现代繁荣的春熙路商圈,太古里的设计理念是“以现代诠释传统”,设计通过视觉色彩、材料质地,将传统成都民居文化融糅建筑、街巷之中。成都的悠闲、坦然、安逸的地方特色在设计之中表达。太古里保留了原有街巷脉络以及古建筑,作为现代时尚商业建筑群与传统千年古寺的过渡,在设计上保留了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很好的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太古里商业街以大慈寺为中心分东、西、南三面布局。分三区:大慈寺片区、慢里、快里。

2.图底理论分析

2.1太古里建筑实体。太古里商业街区围绕大慈寺大体规整布局,整个空间集中,密度很高,整体形态上还原传统民居院落风格,很好的唤起老成都的场所记忆。建筑空间营造出“外封闭, 内开敞”的格局,街巷、院落空间开敞,而界面的材质、色彩选择贴合传统元素,界面连接的内外空间节奏开合多变,人们走在其中感受到时空的重叠与文脉的延续。

2.2太古里空间虚体。图底反转后,外部空间利用建筑的外墙将原本扩散的离心的消极的空间围合,形成了新的向心的围合的积极空间。同时在大慈寺周围的建筑向后退,形成阴角空间,巧妙的处理新旧片区的衔接关系。新的积极空间(P空间)成为广场,可以作为短暂逗留休息的场地,同时也为大慈寺在喧闹的街巷里预留出一片静地,有利于保护大慈寺的整体格局,形成安静、成都传统“慢活”的慢里分区。快里位于大慈寺下方,由密集的建筑围合形成一个个小院落空间和一条条穿插的街巷空间,与周围商圈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以快速消费娱乐的“快耍”时尚空间。太古里仿传统街巷的形制、广场大院落空间以及小院落空间共同组成了街区丰富而紧凑的肌理感受,形成太古里特有的空间形态,提高了空间识别性。

2.3 夜晚“图形”与“背景”的反转。建筑立面上采取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白天建筑外墙、出挑屋檐以及挑廊为主要欣赏面,成为图形,而玻璃幕墙较昏暗,成为图底,白天整体街巷为传统古朴院落。夜晚,外墙、挑檐、挑廊消失在昏暗中,成为图底,只有玻璃立面放出亮光,成为图形。此时建筑通透,室内空间尽在眼前,在暖黄色室内灯光下,玻璃立面变得温暖起来,街巷变得现代时尚动感。

3.广场的美学

广场具备的条件:第一,广场边界线明朗,能够形成良好的围合,边界线最好为建筑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第二,广场应具有封闭空间中的“阴角”,可以形成完整的空间基底;第三,广场内铺装界线分明,空间领域明确,容易形成“图形”;第四,周围的建筑物协调一致,拥有良好的高宽比例[3]。太古里一共有三个广场:漫广场、西广场、东广场。

(1)漫广场:漫广场位于大慈寺正下方,作为静谧古刹与喧闹街巷的过渡空间,人流量较少,高频行为为休息停留、驻足观赏。是南面建筑后退,与北面大慈寺围墙,东西两面建筑外墙共同围合形成的空间,有明显的边界。长边D/H≈3,视线开阔,可以看见南围合面后面的较高建筑。

(2)西广场:连接春熙路商圈与太古里商圈的集散广场,人流量大,作为交通连接广场。围合感小,边界模糊,没有完整的“图形”,高频行为为交通穿越、等候。西广场不是一个完美适用的广场,但是作为一个交通节点,西广场很好的承担起作为交通节点的功能。

(3)东广场:四面有建筑围合,虽然建筑四角开口但是二层挑廊封闭连接,可以形成较好的封闭感,能够形成“图形”,是向心聚拢的积极空间。短边D/H≈2,能够很好的欣赏建筑立面。该广场主要为集散以及举办商业活动,所以高频行为为交通穿越及停留观看,同时二层挑廊成为很好的观赏位置。

4.街道的指标

将街道的宽度用D表示,建筑物外墙用H表示,当D/H>1时,伴随着数值的增加,空间感受也会逐渐产生远离、扩散之感;当D/H<1时,伴随着数值的减小,空间感受也会逐渐产生靠近、压迫之感;而当D/H=1时,高宽比适当,均匀,感受不扩散也不压迫,显然D/H=1是空间的一个转折点[3]。

4.1 D/H分析。太古里整體街巷宽带为4~13米,最高建筑不超15米,D/H≈1,街巷热闹具有活力,尺度亲切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视角约为45?,可以很好的欣赏建筑立面及天空。利用露台及挑廊走道增加街道空间多样性,玻璃幕墙与传统砖墙、山墙、屋檐元素相结合丰富街道视觉体验,高低错落出挑屋檐,创造了多样的天际线。以慢里为例图示分析。(图1)

结语:太古里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保留、更新、重塑设计上,把历史人文的雅致,以及像公园般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转变成街巷氛围,让市民在这样的街巷中行走,能够引起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以及对地方特色风俗的感受,让人们能够聚拢拢在这片区域,让这片底蕴深厚的区域重现历史的繁华与生机,重塑成都中心。因此对太古里的解读,有利于促进城市古建筑以及传统风俗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古建筑与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可借鉴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罗杰·特兰西克. 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 .朱子瑜,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尹培桐,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

[3]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M] .尹培桐,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空间相关阅读
街巷相关阅读
文章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