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汉字节目火爆凸显汉字文化衰弱

2018-06-30 09:20

【作者简介】马素玲(1982.11-),女,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管理。

摘要: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但是由于电脑的使用,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汉字文化逐渐衰弱,本文以最近热播的一档电视节目《汉字英雄》为例,分析汉字文化的示弱的原因,探讨教育改革过程中重视汉字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汉字;娱乐节目;应试教育;输入法

电视节目是公认最广泛的大众娱乐项目,在2013年河南电视台的一档叫做《汉字英雄》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以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好的口碑赢得了公众的认可。这种类似于文化课考试的事物,在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但是在我们感叹那些参与节目的少年,在汉字的问答中无往不利的时候,很多成年人却发现,节目中那些问答的汉字根本不认识。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汉字与汉文化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一、汉字节目成功因素分析

当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读出汉字的读音时,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同样拿出笔,在纸上默写汉字。这种场景,就像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老师提问一样,通过汉语拼音,默写汉字,老师再根据默写情况进行打分。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这就是一种记忆,一种怀旧。同时,媒体策划通过节目定位、受众定位找到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空缺。在节目中聘请知名的主持人和嘉宾,如:电视节目主持人马东,词曲作者高晓松,知名文化学者于丹,他们的加入,无形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后再加上对节目的精心策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收获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样节目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这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汉字节目的火爆,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正在关注传统文化。忧的是汉字、汉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二、拼音输入法的普及凸显汉文化的衰弱

前不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在开封的某小学和大学中做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位比较西洋化。其中有三项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统计结果显示,25%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20%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15%的人会写毛笔字。另外在上海有一份 “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很多学生的作业,甚至答卷,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让老师和家长皱眉摇头。

这种情况与我们现在常用的工具电脑有很大关系。电脑(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约翰·冯·诺依曼。它是一种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能够快速对各种数字信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无纸化办公”的时代,电脑无疑在这个时代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邮件的传输,资料的整理,都可以在电脑里完成,这也在无形中大大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时间。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计算机普及教育,当时只有少数科研部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在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使用计算机,只是少数专家的事情。现在通过在全国进行的电脑普及教育及推广,我们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电脑也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工具。在计算机时代,键盘输入取代人工书写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1983年8月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这是一种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的输入法。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采用拼音输入法的方式更加简便,且不用去背诵字根,这就让很多人放弃使用五笔而改为拼音输入法。

英语的输入和书写,基本上是用字母,输入的就是书写的。所以,使用英语的人不会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而“提笔忘字”。而我们用“拼音输入法”则不同,少去了笔画,而用拼音进行书写。1958年2月11日国际标准 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

“拼音输入法”让我们只思考拼音,而远离了汉字,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比如:在键盘上输入“chi mei”的两个音节,通过联想输入法就可以选择“魑魅魍魉”四个字,而根本不用考虑字的写法,久而久之,那些生僻字或者不常用的字,将会被人逐渐忘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他文明发源地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钉头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唯独中国的汉字“长生不老”,青春永在。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就“书同文”而论,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

汉字的结构和英文单词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字在电脑上可以打出来,但在纸上不一定会写。忘记了汉字,我们的文字将再次被西化,以至于汉字原来的笔顺都不记得,只记得一堆字母。

三、汉字节目,凸显应试教育弊端

应试教育的的改革,不只一次被提及,但是如今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非常的单一,他们只需要牢记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学业。每当有学生问老师课本以外的知识,老师大都会回答:“这个考试不考,没有必要知道。”考什么学什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在汉字节目中,我们不只一次的听到这样的词语,“听写、排名、默写、听题、正确”,对于参与节目的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娱乐节目,而是一场类似于期末考试的考场。对于这些汉字来说,选手们有一定的兴趣去研究它们,但这样的节目,他们会以考场来对待。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并不是没有业余爱好,也并不是没有创造力,只是这些爱好和创造力,与高考无关。在观看汉字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三个问题非常的突出:第一个是参赛选手中初中生比高中生的记忆力好;第二个是很多选手是因为常用字不会写而被淘汰掉的;第三个是很多选手在写字的时候,字虽然写对了但笔顺是错的。endprint

首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初中生比高中生厉害。因为初中是词汇量最大的时候,学生僻字,包括文言文,初中是词汇量最大的时候。到高中的时候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考查的重点就不是词汇量,而是考查阅读、理解、写作,在这个阶段补充更新的词汇量很少了。所以在初中学的东西,到高中在记忆中可能一些不常用的就忘记了。

第二个问题,在节目中有些选手偏僻字会写,常用字却不会写。对于考试特别是汉字类节目,在出题的过程中往往出偏题、难题、怪题,日常生活中用的字,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如:“惴惴不安”在节目中就一位选手写错而被淘汰。没有人在乎你到底学完记住没有,没有人在乎你这个只是学完了,是不是给你带来了乐趣,只要应付了考试就可以了。

最后一个问题,字写对了,笔顺不对。对于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他们应当是在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笔顺不对,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是结合应试教育的考试规则,笔顺不影响最后的判分,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又一个弊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我们的应试教育只重视结果,凭借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优劣。至于学习的过程无法体现。

四、提高汉字文化教育的措施

电脑代表了当代科技的进步,我们不能由于影响汉字的书写而固步自封,应当在普及电脑使用的同时,推广适合中文的输入法,比如五笔输入法。除此以外,应当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常识教育,在他们内心深处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通过科普知识的宣传来逐渐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到日常的实践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融合与文化交流不可避免,但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积极的深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代表,一定要在学生中传承下来,不然我们的文化就会缺乏竞争力,综合国力将会日趋减弱。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柳静,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

[3]檀江林 :《中国文化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4]贺绍磊 :《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策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5]李文欢 :《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界定与思考》,《北方传媒研究》,2010.3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汉字相关阅读
文章相关阅读
马东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