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8-06-30 16:03

赵善硕

一、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发展对建设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的重大意义

一是保护生态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五位一体”的发展新体系,将生态发展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县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县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生态经济,通过农副产品产业共生发展,培养涵养产业,实现园区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是落实市委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更是保护渝东北地区生态涵养的现实需要。二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县农产品加工总体规模不大,产品关联度不强、附加值不高,通过农副产品园区产业的共生发展,使上游产业的“废物”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走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我县在抓好生态建设“面上保护”的同时,更要大力实施“点上开发”,有效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劳动就业率,促进我县农民安稳致富。

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发展优势

(一)产业优势

1.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柑橘种植面积已有35万亩,总产量达21万吨,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柑橘脱毒容器育苗基地。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银杏、红豆杉、金银花等品种的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大。忠县是国家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重庆市蚕桑生产基地县,县内建有笋竹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绿竹定植基地和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2.农副产品加工基础良好。忠县正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派森百、博富文、忠州豆腐乳等知名企业,主要产业方向是柑橘加工、中药材、笋竹、粮油加工等,正逐步培育和构建100亿农副产品加工集群产业。2014年,忠县成功引进了年加工12万吨竹笋项目、年加工35万吨柑橘项目、年加工10万头肉牛项目。

(二)资源优势

目前忠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18种,其中天然气储量达500亿立方米,岩盐储量4亿吨,可为农副产品加大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长江贯穿县境88公里,工业园区供水设施设备完善;电力属三峡库区低价受惠区。做为人口大县,忠县约有富余劳动力25万人,职业教育中心按企业需求可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资源。

(三)政策优势

1.共生政策优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要采用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市政府在《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要求各区县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2.独有的政策优势。忠县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后期产业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的叠加,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定位之一是特色资源加工基地,这对企业的税收优惠、信贷扶持、资金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必将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行业扶持政策优势。国家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优惠政策在逐步加大,包括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忠县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凡在忠县注册从事医药产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可按照条件享受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人才优惠等政策。

三、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及产业布局构建

(一)园区产业链构建

农产品加工园区有柑橘深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内相互联系、共生发展项目如下:

柑橘深加工:以忠县优势农产品柑橘为基础,通过柑橘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加其附加值。该产业项目主要包括柑橘产业园、博览园、柑橘商品化处理包装项目、柑橘饮品生产项目、柑橘果实加工项目等。

生物制药:以药品生产为主,延伸开发药用辅料、药品包装、医疗器械等产品。包括中药饮品生产、中药材加工、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研发、中药材流通。

特色农产品加工:包括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包装、销售和研发场所,建设从农畜产品的收购、研发到生产和运输完整的产业链。

(二)园区产业共生网络构建

园区内柑橘深加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在循环利用研发技术、资源的基础上,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共生关系。

(三)园区产业布局

在基于产业互联共生理念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建设用地,确立沿长江河流走廊空间发展战略。构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两条主轴、三大产业集群、一个居住区域”的空间结构。

两条主轴:沿移民生态工业园区沪蓉高速主干路和长江流域沿线是园区主骨架,是园区对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主要载体。

四大区域: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是由三个产业集群和一个居住区域组成。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位于乌杨镇工业园区的西部,濒临长江,水运便利,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主要发展基地。

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位于乌杨镇园区的东部,距离居住区相对较远,要加大对该产业集群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力度,是生物制药产业主要发展基地。

柑橘深加工产业集群:位于位于乌杨镇工业园区的北部,紧邻129县道和沪蓉高速公路,该产业对居住区域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是柑橘深加工工业产业主要发展基地。

居住区域:依托沪蓉高速和长江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凸显“临山滨水”景观风貌,形成以居住、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居住区域,促使园区与城镇化的不断融合。

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共生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注重科学规划

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要在“314”总体部署和《重庆城乡总体规划》指引下,科学做好园区规划。一是要强化产业链和产业共生网络规划。要因地制宜地编制产业体系发展的各项规划,合理引导各类项目及产业,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产业内上下游企业联动、优势互补,三大产业之间实现耦合共生、互济发展。二是强化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农副产品园区空间发展的规划,综合运用土地、投资、信贷等手段,保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吸引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向集聚区布局,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同时节约集约用地,防止企业企业只圈地不建设等行为。三是要强化“铁路、公路、江河运输”三位一体大发展规划。通过交通规划,满足园区物流运输需要,使园区产品方便快捷到达周边市场。四是强化规划实施管理。政府要强化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跟进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科学制订和实施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分解落目标和任务,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适时修订完善。

(二)加强政府引导

一是政府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政策,建立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各类废物回收主体。对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企业进行扶持和奖励。 二是政府积极引导重庆市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相互交流的合作网络,完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产学研”联动机制,争取国家、市级资金扶持,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建立对企业柑橘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以产业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度、多渠道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懂技术、有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节能、循环经济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浪费资源现象,树立产业共生和循环经济理念,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氛围。

(三)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作为承载园区产业共生发展的平台,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带动能力。政府要加大投资,通过实现通供水、排水、电网、公路、铁路、通讯和供热管网等七通工程,加快建设污水和固废处理厂、绿化工程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尝试成立园区投资有限公司,拓宽园区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和途径,实现园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目的,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 严格产业准入

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提高企业准入门槛,认真谋划,从源头上把好企业准入关,防止企业简单“扎堆”,以影响园区集聚效应的发挥。要坚持产业链招商,促使三大主导产业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农副产品园区内企业小循环、产业之间中循环、产业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园区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在注重“点上开发”中做好生态、涵养和发展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endprint

当前位置:首页 >风度时尚 > 娱趣
此文章提到了
MORE
园区相关阅读
产业相关阅读
柑橘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向你推荐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